54個街道排定位次!發力城市管理,青島放“大招”
城市發展是動態連續的歷史過程。要提升城市的競爭力、活力、魅力,就必須堅持規劃、建設、管理一體的“全生命周期”理念,讓城市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10月16日上午,青島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2023年9月份市內六區建成區街道辦事處城市管理綜合評價情況的通報》,對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西海岸新區建成區的54個街道城市管理綜合評價進行通報,將城市管理的屬地管理責任壓實到了街道“最后一公里”。在這份榜單中,排名前五名為八大關街道、李村街道、珠海街道、樓山街道、隱珠街道;后五名為珠海路街道、大港街道、湖島街道、金門路街道、海倫路街道。
自今年8月1日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兩個多月的時間內,青島已經通過城市管理“擂臺賽”等不同形式多次頂格調度推進城市管理工作,形成了大抓城市管理、全方位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鮮明導向。青島,正在以更大力度推進城市管理工作,不斷推動城市環境品質實現新提升、城市面貌實現新變化。
01
攻堅“頑瘴痼疾”
一座城市,三分建,七分管。
要加快形成與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品質,在依靠城市更新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和競爭力的同時,必須在精細化管理上下足功夫、有所作為,將城市更新建設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的成果利用好、維護好,讓市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會議確定,今年青島將在全市開展城市管理領域重點問題專項整治攻堅行動,聚焦市民普遍關注的交通擁堵、違法建設、環境臟亂差等13項“頑瘴痼疾”,下足“繡花功夫”,全方位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南豐路24號項目投入使用后,有效解決周邊居民的停車難題,并提供了休閑健身場所。
截至目前,13項重點問題整治已經取得初步成效,提升了市民可見、可感、可觸摸的“幸福指數”——
拆除各類違建748萬平方米,243條重點道路兩側違建實現“清零”,一批公園、綠地通過“拆違騰地”建成,市民可以感受到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推動3359個物業管理項目實行線上“三公開”,居民吐槽的物業服務、物業費使用等問題開始“浮出水面”;
查處市容秩序問題118萬處次,完成696條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任務,市民居住的城市更加整潔有序;
圍繞學校、醫院等重點區域,開展交通擁堵治理,第一、二季度,我市道路交通運行健康指數位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全市一個停車場”平臺累計接入停車場2735個、泊位61.94萬個。道路通暢了,市民的“心氣兒”也順了。
02
補足短板弱項
盡管青島城市管理領域重點問題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離先進城市、距離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一定差距。
此次通報,既是一次城市管理綜合評價的大排名,更是對各街道補足短板弱項的督促。
通報中公布的街道月度評價成績,由市民滿意度和日常監管相結合的辦法得出,按照得分高低進行排名。其中,市民滿意度占30%,以政務服務熱線回訪滿意度計算。日常監管占70%,包含市城管辦督導、日常檢查及專項抽查,檢查內容為市容秩序、環境衛生等城市管理問題。
據市城管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通報中個別街道標注了“全市通報扣10分”,是因為市城管辦在“四不兩直”督導檢查中,發現這些街道、作業單位存在垃圾死角、責任區保潔問題較多。
對此,除了“全市通報扣10分”外,市城管辦還建議街道、作業單位所在區政府約談其主要負責人,明確整改措施及整改時限。同時,市城管辦將密集開展回頭看,發現整改不徹底、成效不明顯的,將采用通報、約談等方式,強化責任落實。
在市南區泰州路,新建亢家莊口袋公園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空間。
通報不是目的,找到問題、補齊短板才是關鍵。通過對街道這一“主體”的綜合評價,也發現了青島城市管理中仍然存在的短板和弱項——
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高。非機動車搶行逆行、亂停亂放、停車難等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工地揚塵、運輸車輛撒漏等問題仍時有發生;居民樓院、農貿市場周邊等區域生活垃圾清運不及時、垃圾桶點冒溢、污水橫流等問題仍然存在。
行業監管不到位。對沿街商戶門前、單位院內、物業管理小區等區域缺乏有效監管,小區樓道內亂堆雜物、飛線充電等問題大量存在,部分小區內亂貼亂畫、亂搭亂建、積存垃圾等痼疾仍未根治,小區內車輛亂停亂放、道路破損、市政設施不完善、綠化缺失時而可見。
長效機制建設還有短板。網格化管理執行不到位,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管理體系不完善,導致一些問題邊治理、邊新增,甚至一些整治過的區域反彈回潮情況時有發生,街道的屬地主體責任履行不到位,企業和社區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未能很好調動起來。
這些問題,需要全市上下精準發力,集中攻堅,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再上新臺階。
03
狠抓落地落實
知不足而奮進,望遠山而前行。
問題已然清楚,目標也已明確。要把目標落實落地,需要各級各部門一件接著一件辦、一錘接著一錘敲,確保青島城市面貌、城市秩序得到明顯提升。
在全面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方面,將圍繞學校、景區、醫院、商圈等重點區域,綜合采取工程建設改造、創新管理措施、優化公共交通等方式,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對前期排查的市內四區107處堵點,綜合采取道路微改造、交通組織和交通管理等措施,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結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一體謀劃推進52項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暢通城市道路提供基礎保障。
整治后,市北區齊魯康體公園成為市民休閑娛樂好去處。
在全面規范城市市容秩序方面,持續加大違法建設治理力度,全力推進百日會戰,確保10月底前,完成橋下空間、鐵路公路沿線違建治理,完成10個鎮街、30個社區“無違建”創建和300個環境秩序達標樓院創建任務。持續開展空中纜線整治,結合道路新改擴建、老舊小區改造、重大項目建設等,全力推進空中纜線整治,在確保完成年度任務的基礎上,著力完善纜線長效管理機制。
在全力抓好重點領域綜合整治方面,將持續抓好建設工地環境整治,利用遠程視頻監控、無人機航拍和渣土車AI智能管控系統等,進一步提升建設工地監管效能。持續開展旅游景區景點整治,健全旅游市場綜合監管機制,大力整治游商浮販、尾隨兜售、欺客宰客等影響旅游秩序行為。
在全面提升城市環境品質方面,持續提升物業服務水平,對于投訴多的小區,按照“一小區一方案”的原則,綜合運用物業服務綜合評價機制、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等手段,加快推進問題解決。持續提升背街小巷環境品質,今年摸排的819條背街小巷將加快整治進度,規范沿街戶外廣告和牌匾設置,清理衛生死角,加強綠化管理,確保年底前完成任務。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城市精細化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民生工程。將“人民城市”理念貫穿城市管理始終,城市必將更加宜居宜業宜游。
(作者 慕昱 攝影 劉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