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69億元!青島經濟“三季報”出爐,恢復向好、活力回歸
三季度是完成全年經濟目標的關鍵期。
30日下午,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23年前三季度青島市經濟運行情況。
這份“三季報”成績單很提氣。根據市級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3年前三季度,青島市生產總值11769.1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0%,高于全國0.8個百分點,與全省持平。
城市間的相互追趕愈加激烈。與“半年報”相比,青島與寧波的差距從236.39億元縮小至48.19億元,對無錫的領先優勢從403.04億元擴大至768.55億元,在全國城市排名中穩坐第13位。
守住優勢需要不斷自我加壓。青島與天津的差距,從前年、去年同期的1107億元、872億元,不斷縮小至今年同期的483.5億元,進一步鞏固了北方第三城的地位。
新聞發布稿中這樣評價青島前三季度的整體表現:持續強化政策供給,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推動經濟運行恢復向好,主要經濟指標平穩增長。
01
看供給,韌性強勁
應對復蘇進程中的風險挑戰,產業發展韌性的增強、重點產業的存量與新經濟動能的增量,共同支撐了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工業是壓艙石。縱觀前三季度工業數據,不難看出青島工業韌性強勁——
看增速。青島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一季度的4.8%,到上半年的5.4%,再到前三季度的5.7%,增速不斷加快。
看增長面。青島市35個大類行業中,22個行業同比實現增長,增長面62.9%,比上半年提高5.8個百分點;347種工業主要產品中177種產品產量同比實現增長,充電樁、虛擬現實設備、動車組分別增長49.2倍、40.5倍、47.8%。
看新動能。青島市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比上半年加快2.9個百分點,其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分別增長31.1%、27.7%。
在產品供給恢復提升的同時,服務供給也呈現持續向好勢頭——
前三季度,青島市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占生產總值比重63.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8.7%。其中,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分別增長17.2%、9.4%。
現代服務業帶動明顯。前三季度,青島市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1-8月份,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9.4%,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12.5%。
對沖風險最有效的做法就是練好內功。持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叫響“青島制造”“青島禮物”“青島手造”“青島服務”等,不斷提升供給能力水平,增強青島品牌勢能,增加產業競爭力,應對挑戰方能從容不迫。
02
看需求,企穩回升
需求是全球經濟增長中最稀缺的資源。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總體趨緊,經濟筑底企穩苗頭顯現但尚不牢固,短期內總需求不足問題仍然突出。
從經濟需求側“三駕馬車”視角來看青島表現——
前三季度,青島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14.2億元,同比增長7.2%;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3%,比上半年加快0.1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總值6630.7億元,同比增長7.3%。
消費“暖”。前三季度,消費復蘇的良好態勢與經濟持續好轉、居民消費信心不斷提振、國家、省市出臺的一系列促消費政策的效果兌現等因素有密切關系。今年以來,青島圍繞“惠享山東消費年”,開展“億惠青島消費年”系列活動,共計發放消費券1.39億元,拉動消費超過40億元,消費活力不斷回歸。
聚集性、接觸性消費不斷活躍,交通物流需求持續旺盛。1-8月份,青島市規模以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0%,旅行社及相關服務增長25.0%,比1-5月份分別加快9.4、12.6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全市航空旅客吞吐量1605萬人次,同比增長104.1%;鐵路客運量2485萬人次,增長145.1%;水路客運量317.2萬人次,增長460.7%。
投資“穩”。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今天的投資質量就是明天的產業水平。前三季度,青島工業、基礎設施、社會民生三大板塊持續增長,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投資占比進一步提升,大項目落地開工成效顯現。有效投資規模持續擴大,對經濟恢復的關鍵作用增強的同時,也為城市產業發展的后勁持續蓄能。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3%,第二產業投資增長9.7%,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2%。分領域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投資分別增長27.9%和27.9%。實體經濟和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前三季度24條重點產業鏈投資同比增長25.6%,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2.1%,比上半年分別加快14.1個、1.7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同比增長5.5%,比上半年加快1.6個百分點。
出口“韌”。今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全球貿易持續處于疲弱態勢。世貿組織(WTO)近期將2023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增速從此前預測的1.7%下調至0.8%。面對多重風險挑戰,一系列穩外貿政策舉措加力提效,青島外貿迎難而上,穩規模、優結構持續推進,進出口規模逐季抬升。前三季度,青島市出口3605.9億元,同比增長2.5%;進口3024.8億元,增長13.7%。一般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7.3%,占進出口總值的64.8%;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3.5%,占進出口總值的70.8%;機電產品出口增長7.3%,占出口總值的48.3%。對外合作不斷深化,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8.0%,占進出口總值的52.0%。
從數據趨勢來看,未來一個時期,以國內市場主導經濟循環的特征會更加明顯。要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擴大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在提升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的同時,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對國際循環的吸引力、推動力,繼而持續發揮進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
03
看后勢,蓄足信心
三季度以來,我國實際經濟運行持續好轉,積極因素不斷積累,新動能加快成長壯大。但也要看到,一些“超預期”因素出現,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我國處于經濟恢復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更需要堅定信心、精準施策、沉著應對。
從青島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來看,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及接續政策效應不斷釋放紅利,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經濟運行保持平穩增長。無論跟自己比,還是跟同類城市比,青島“三季報”成績來之不易,亮點可圈可點,提振了信心。
毫無疑問,“不確定”仍將是未來發展面臨的常態。此時,更要堅定信心,緊盯經濟運行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著力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
10月23日,青島召開市委常委會,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精神,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會議強調,各級各部門要堅決扛牢穩增長政治責任,全力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加強經濟運行調度、加力提速工業發展、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大力提振擴大消費、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持續抓好重點工作、扎實做好民生保障、守牢安全底線、科學謀劃明年工作。
這些都是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工作的重點、難點,要精準發力,用好用活政策工具箱,抓牢抓實出成效實績。
市場經濟,根本上是信心經濟。經濟發展的預期,往往有著強烈的自我實現特征。面向未來,卻反作用于當下。
在奮力沖刺四季度、確保完成全年目標的時刻,客觀審視過青島“三季報”數據,我們更有理由把發展的視線投遠,沉下心來,鉚足勁,繼續把經濟向好的跑道砌實,把高質量發展的底氣蓄足。
(作者 劉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