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巨無霸”國企組團投資青島
繼本月初青島黨政“一把手”在北京走訪央企,對接洽談合作事宜之后,青島招商引資又有新動作。
3月20日,“企地共建·走進青島”活動舉行,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供銷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等26家中央駐魯單位負責同志,魯商集團、山東高速等30家省屬企業負責同志等參加活動。
短短20天內的兩次活動,主角均為國企。這也折射出一個事實,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手握豐厚量資源國有企業,是青島招商引資的主攻方向之一。
央、省國企對青島的助力非常大。數據顯示,近三年投資超過1000億元。當然,青島軟硬環境在山東屬于一流,大多數項目的回饋相當可觀,能同頻共振,實現雙贏,也是選擇青島的重要原因。
參加20日活動的央企、省屬國企都與青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產業布局十分廣泛。
由于有合作基礎,本次活動的成果很不錯。會議現場簽約項目22個,總投資467.5億元,涉及海洋裝備、氫能與儲能、新材料、智能制造裝備、醫療健康、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省屬國企組團來青的帶隊者為省國資委主任,魯商集團、山東高速等8家企業做了交流發言。
這表明了山東層面鼓勵大企業投資青島的態度。
1
亮相現場的省屬企業除了魯商集團和山東高速,還有山東鐵投集團、山東港口集團、山東海洋集團、恒豐銀行、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中泰證券等。
每一個的體量都不小。
作為山東的龍頭城市,青島一直是省內國企布局的重點,涵蓋的領域非常廣泛。
魯商集團透露,青島是魯商集團重點投資發展的區域,主要業務板塊均在青島有投資項目,累計投資516億元。
前些年魯商集團在青島的商業、地產類項目較多。這兩年,在青島備受關注的項目是酒店管理學院藍谷校區。
該項目2022年簽約,計劃投資40億元,校區占地1000畝左右,在校師生將達到31000人,建成后將成為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的主校區。
簽約之后,項目“沉寂”一年多,今年初終于傳來好消息。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官網刊文稱,日前,省發改委印發了《關于學校藍谷校區一期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魯發改項審〔2024〕72號),標志著藍谷校區建設項目進入了實質性建設階段。
隨著青島與魯商集團合作的加深,該項目有望進入快車道。
山東海洋集團集團是以海洋產業為核心主業的省屬大型國有企業,成立于2010年9月,注冊資本50億元人民幣。其業務范圍涵蓋現代遠洋運輸物流、內河港航投資運營、海洋清潔能源、現代海洋漁業、深遠海開發、涉海金融服務等。
在現代海洋漁業、遠洋運輸物流領域,青島是山東海洋集團的重鎮。
比如,位于青島的、全國首唯一國家級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就是由山東海洋集團所屬山東深遠海綠色養殖有限公司負責開發運營。其主要養殖的是三文魚。
山東海洋集團透露,去年4月,收獲的三文魚單魚平均重量達到7公斤以上,標志著我國深遠海養殖三文魚的產業化路徑基本成熟。按照計劃,該集團未來將建造更多深藍系列網箱,打造深遠海養殖產業集群。
2
隨著青島都市圈規劃等系列規劃的出臺,對青島及周邊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新的要求。
本次來青的省屬企業,很多是建設平臺類,且是承擔著港口、高鐵、高速等重點項目建設任務的企業。
一方面,加快推進青島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青島離不開它們的支持。畢竟在項目融資、建設推進方面,省屬企業具有自身優勢。
以山東鐵投集團為例,是集鐵路投融資、建設、運營、開發、管理于一體的一類大型國有企業,資產規模近 4000億元。
先后參與建設了京滬高鐵、濟青、濰萊、魯南高鐵、黃東聯絡線等多個項目,具有很強的融資能力。青島南下北上的大通道——濰宿高鐵青島連接線項目,山東鐵投集團參建。
3月19日,山東鐵投主要負責人在與西海岸新區主要領導座談時表示,青島是全省三大鐵路樞紐之一,西海岸新區占青島連接線總里程的接近一半,希望雙方攜手并進,共同打造好“軌道上的青島都市圈”。
總部位于青島的山東港口集團更是責無旁貸。2月21日,山東省港口集團2024年世界級港口群建設(青島)建成項目投產暨新項目開工儀式在郵輪母港舉行。
754.85億元的投資總額創下近年來港口投資的新高,不乏前灣港區集裝箱升級改造工程、董家口至沂水新建鐵路工程等百億級大項目。
這些項目將是青島港向樞紐港、貿易港、金融港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
另一方面,這些平臺類公司基本都涵蓋金融業務,能在資金方面對青島予以支持。
2019年,青島與奇瑞的牽手,山東高速曾重金支援。
當年,山東高速宣布和關聯方共同出資20億元認購青島五道口基金份額。青島五道口是收購奇瑞股權的操盤者。
去年,山東高速又在上合示范區落地了山東高速上合(青島)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成為上合示范區的首家融資租賃公司。
除此之外,還投資60億元打造山東高速上合經貿產業園項目,設置中歐班列集結中心、供應鏈金融中心、跨境電商綜服中心等板塊,預計今年6月投入使用。
3
未來,青島與省屬企業的合作還有繼續拓展的空間,但思路要調整、升級。
首先,從這些年省屬企業落地青島的項目看,科技屬性高的還是少數。這與此類優質項目本來就少有關,但也不是沒有突破的空間。
山東海洋集團在青島養殖三文魚便是例子,融合了海洋集團的資金力量、中國海洋大學的智力支持。所以,對青島來說,重要的是如何去聚合。
20日的活動中,山東海洋集團表示,將引領更多的海洋科技成果在青島轉移轉化,帶動更多的優質項目在青島落地實施。目前,山東海洋集團正與市北區合作,打造山東海洋數字科技中心項目,總投資8.6億元,位于瑞昌路、杭州路、人民路合圍區域。
再比如魯商集團,擁有3家上市公司(“銀座股份”“福瑞達”“魯商服務”)和4所高校、9個國家級研發平臺、6個院士工作站、4個中國馳名商標,資產總額1331億元,年利稅30億元。科創資源同樣豐沃。
青島應該從產業突破的高度,去重新審視與大企業的合作方式和路徑。
其次,可以發揮城市優勢,多引入大企業的區域總部或者重要板塊子公司。
此前,恒豐銀行首家全資子公司恒豐理財落地嶗山,以及山東高速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在膠州注冊,都值得總結、借鑒。
最后一點,在全國展開新的稅收優惠政策清理之時,通過不規范的稅費優惠政策吸引項目已越來越不可維系,青島需繼續提升軟硬環境,讓企業能在城市看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