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重點部署,青島今年這樣“治堵”!
治理交通擁堵是許多城市面臨的成長“必答題”。近年來,青島把道路交通擁堵治理納入打造現代化治理樣板城市以及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行動中統籌實施。以主城區為關鍵,以基礎設施為先行,以交通組織為保障,青島精細化落實“一點一策、一路一策、一區一策”堵點治理措施,塑造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道路通行環境。
26日上午,青島市交通擁堵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召開,部署今年相關領域的重點任務。市委副書記、市長、領導小組組長趙豪志出席會議并講話。
近年來,通過“組合拳”接續發力,青島“治堵”質效持續顯現。在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發布的《36個大城市交通運行態勢對比分析報告》中,2023年青島道路交通運行健康指數持續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一、二、四季度第1名,三季度第2名),高峰運行暢通度、擁堵持續時間、快速路主干路健康指數等指標獲同類城市最優。
今年青島將繼續推進唐山路打通工程等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打通28條未貫通道路,完善路網體系;推進100個停車場項目,新增泊位2萬個以上,緩解停車難。在群眾反映較為集中的海慈醫院、市立醫院東部院區、火車北站周邊、第一海水浴場等交通易堵、易亂區域,今年也被列入攻堅目標。在系列新舉措的推進下,青島的城市交通將更加順暢、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01
織密路網
交通擁堵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出行的供需矛盾。從供給側出發推進“工程治堵”,是城市治堵必行之路。
“青島的路越來越好‘跑’!”這是青島城市更新帶來的變化。構建中心城區快速路網體系,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擁堵現狀、提升交通整體水平,同時強化區域中心城市集聚和輻射作用。隨著重慶高架路、遼陽快速路、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金家嶺立交等通車,青島東岸城區“四縱五橫”快速路網體系基本形成,建成率由此前的54.8%提升至如今的73.6%,與上海市全域的快速路化水平相當。
打通未貫通道路,則能夠顯著提升城市交通網絡通達性、道路網絡供給能力。經過兩年的努力,青島已經累計打通了66條未貫通道路,極大地提高了出行便利度。
在暢通大交通網絡的同時,青島還在完善做優步行交通服務設施,彰顯城市溫度。去年,青島建成9處過街設施,其中,浮島公園天橋串聯起大鮑島、館陶路、上海路—武定路等歷史文化街區,助力老城復興;婦幼醫院天橋、浮山小學地道充分考慮醫院、學校周邊交通狀況,結合遼陽快速路建設同步完善過街設施,取消地面過街信號,減少繞行距離,保障市民過街安全。
今年,除了膠州灣第二隧道項目加速建設外,青島還將繼續推進唐山路打通工程等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打通28條未貫通道路。全年計劃推進35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25個地鐵建設及地鐵沿線開發建設項目,加速構建內暢外達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
02
一“點”一策
治理擁堵,科學管理是關鍵所在。
圍繞“重點區域、主城區、施工路段、工程建設”四條主線,青島系統實施 238處堵點治理,目前已完成計劃內點位206處,正在推進32處,動態排查治理新增堵點24處。
特別是針對主城區交通強吸引點、交通瓶頸點、老城區擁堵節點、交通亂點等不同類型,青島分類采取交通組織、設施建設、優化管理等方式,打通堵點、消除亂點、破除難點。根據高德平臺數據,去年市內四區道路交通擁堵指數由二季度的1.23降至四季度的1.17。
今年,青島聚焦學校、景區、醫院、商圈、交通樞紐5類區域,深化重點區域堵點治理。此前,澳門路小學等學校采用地下停車場智慧接送學生新模式解決孩子上學放學期間的交通堵塞、交通安全等問題,受到廣泛好評。今年青島將總結經驗,繼續推進學校周邊綜合實施停車共享、建設地下接送系統等措施,緩解交通擁堵。
醫院周邊也是交通擁堵的多發地,青島今年通過推動停車設施建設、院內外交通流線優化、停車收費政策調整等措施,加快海慈醫院、市立醫院東部院區等8所醫院區域交通治理。
景區周邊則將強化第一海水浴場、極地海洋世界等13處景區交通組織,完善停車誘導設施,加強現場疏導管控,規范道路交通秩序;商圈周邊實施交通組織調流、道路微改造,完善停車誘導系統、規范人車流線;交通樞紐周邊結合火車北站地下空間開發,合理調整東廣場進出流線,減少人車沖突。
針對主城區堵點,繼續采取道路微改造、路口渠化、信號調優、指揮疏導等綜合治理措施。圍繞唐山快速路、山東路—鞍山路定向匝道等重點項目,做好交通組織設計和施工期間交通調流保障。
針對今年旅游旺季旅游大巴管理,青島將成立旅游大巴運行管理調度專班,全面摸排前海一線內外區域停車場、長途站、公交場站、院校等可用停車資源,挖掘現有長途客運場站集散功能,同步研究設置管控區域、進出通道、即停即走站點,完善方案預案,引導旅游大巴規范運行、有序停放。
03
優化公交線網
優化公交線網布局,可以提高城市道路運行效能。有關部門通過調整線路走向、遷移站點、增設分站或公交港灣車站等措施來緩解重點路段擁堵。
去年,市內五區已調整公交站點267處,完成浮山森林公園20多個出入口公交站點銜接,較好地緩解了東海路、福州路、南京路、同安路、哈爾濱路等區域的交通擁堵問題,實現乘客快速直達出行,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吸引力。今年,青島將再優化調整公交線路30條,大力發展微循環公交,加強常規公交與地鐵的銜接,適當延長地鐵沿線公交線路運營時間,打造公共交通客運走廊,加快構建“快-干-支-微”多層級公交服務網絡。
地鐵是城市重大基礎設施、重大民生工程,2023年,地鐵線網客運量達4.7億人次,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42.73%,安全準點、平安舒適的地鐵日益成為公共交通服務體系中的主流方式。今年,青島計劃實施地鐵建設及地鐵沿線開發建設項目25個。其中,將加快推進10條、188公里線路建設。備受關注的青島地鐵6號線一期、2號線一期西延段年內將開通運營,可惠及更多市民出行。
04
停車做好“四篇文章”
城市治堵,升級停車管理是重要一環。青島通過“上天入地、能建則建”的原則,新增泊位數量連續5年居全省第一;通過“盤活存量、應享盡享”的原則,實現全市1276個停車場開放共享,共享泊位達到24.4萬個。
今年,青島將持續做好抓硬件建設、促開放共享、引多方參與、建長效機制“四篇文章”,計劃推進100個停車場項目,新增泊位2萬個以上;按照有償服務、安全便捷的要求,深入推進公建類停車場開放共享和住宅小區停車場錯時共享。
一邊是停車難,一邊是車位閑置,停車泊位信息共享,可以提高現有停車資源利用率。目前,“全市一個停車場”接入停車泊位71.9萬個,在線率 97.9%,下一步將持續優化完善“全市一個停車場”信息平臺,推進停車智慧管理。
通過從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路網體系,深化重點區域交通整治,停車設施建設管理,發展公共交通等方面持續發力,覆蓋空間大、通達程度深、惠及面廣的交通大網絡正在青島鋪展開來。
(作者 梁超 攝影 劉棟 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