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擔國家重大戰略使命,今年青島這樣服務“沿黃所需”
九曲黃河,在齊魯大地奔騰入海,賦予青島黃河流域“經濟出海口”的稟賦。
扛牢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重任,是青島在現代化強省建設中打頭陣、當先鋒的題中之義。日前,青島市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青島市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2024年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繪制了青島今年服務和融入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路線圖”——
今年,青島將立足發揮黃河流域最佳經濟出海口的區位優勢,強化開放前沿、樞紐節點、門戶聯通功能,持續夯實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全力打造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
山東港口供應鏈綜合服務(太原)推介會。
放大坐標,站在謀全局的高度進行自我定位,是青島服務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3月25日,市委常委會在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事項時強調,要突出東西互濟、陸海聯動,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密切與沿黃城市間的交流合作,努力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成效。
以“青島所能”服務“沿黃所需”,青島將以實踐講述更精彩的“黃河故事”。
01
“我是你的‘出海口’!”
今年1月,山東港口供應鏈綜合服務推介會先后走進陜西西安和山西太原,山東港口青島港與西安自貿港、山西焦煤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向黃河腹地導入青島作為門戶樞紐城市的開放資源。
青島港作為北方第一大外貿口岸,是黃河流域進出口企業的首選港口,也讓青島成為黃河流域最便捷的“經濟出海口”。把“出海口”建到“家門口”,青島港在沿黃城市加快布局內陸港,賦予內陸港碼頭前沿功能,讓企業實現集裝箱“用箱自由”,享受內陸與口岸通關一體化便捷服務。截至2023年底,青島港在沿黃九省(區)建內陸港34個,開通海鐵聯運班列線路77條,2023年完成沿黃九省(區)海鐵聯運204.8萬標準箱、貨物吞吐量5.65億噸。
港通四海、貨暢其流,青島為黃河腹地鏈接世界構建了更暢通的陸海大通道。西安就是受益者之一——2023年,青島港西安內陸港海鐵聯運進出口總數達到20624車,約是2020年的5倍。
根據《工作要點》,2024年,青島將“軟硬兼施”進一步放大開放優勢,在基礎設施“硬件”上,提升海洋樞紐港口能級、加強公路鐵路連通、加速釋放“4F”級機場優勢,進一步強化青島作為黃河流域最經濟便捷“出海口”的功能。
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港區大船進出,一派繁忙景象。
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青島將實施系列碼頭工程等項目,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積極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依托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打造黃河流域冷鏈物流集散中心。加強公路鐵路連通,青島將加快推進骨干通道擴容改建,形成從“萊州灣”到“膠州灣”的快速通道,便捷連接沿黃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加速釋放“4F”級機場優勢,青島將不斷織密青島至沿黃主要城市樞紐機場快線網絡,加強與黃河流域機場互為中轉的市場運營體系建設,支持依托空港綜合保稅區設立前置貨站,推動與西安等臨空經濟示范區聯動發展。
從軟件建設上,青島拓展開放平臺輻射范圍,將加快建設集班列運營與國際貿易、供應鏈金融等功能于一體的上合經貿產業園,打造上合國際樞紐港。持續向黃河流域省市延伸“RCEP魯貿通”、跨境貿易、供應鏈等服務半徑。發揮黃河流域自貿試驗區聯盟作用,復制推廣制度創新成果。開展經貿交流合作,青島將充分發揮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等重大會議的宣傳聚合效應,攜手黃河流域省市拓展與上合組織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往來。強化上合示范區公共服務產品屬性,加快建設“絲路電商”綜合服務基地,等等。
02
以深度合作賦能產業向“新”
更高頻的交流、更密切的合作、更有力的賦能,是青島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切實路徑。
黃河上中游7省區是發展不充分的地區,同東部地區及長江流域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滯后,內生動力不足。對于黃河流域來說,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需求尤為迫切。而青島在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領域具備先發優勢,可為黃河流域產業躍遷貢獻力量。
根據《工作要點》,在推進先進制造業合作方面,青島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強市行動計劃,深化“工賦青島”行動,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黃河流域重點城市和企業數字化轉型,引領黃河流域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黃河流域跨境電商博覽會。
在加強現代服務業合作方面,推動青島企業與沿黃城市“制造”“服務”互相融合,復制推廣成功經驗和有效措施;提升黃河流域跨境電商博覽會的區域影響力和競爭力,打造黃河流域跨境電商進出口供應鏈集群。
在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方面,支持農業“金花”“鏈主”企業走進沿黃流域,推廣現代設施農業,帶動當地特色農產品高值化利用;組織“西貨東進”“甘味入青”等活動,支持協作地農特產品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加強東西部科技對口幫扶。
新質生產力之“新”,核心在于結合地方實際和資源優勢,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聚焦深化與沿黃流域的科技協同創新,《工作要點》特別提出“構建區域科創走廊”,加強與西安、蘭州、鄭州等城市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開展關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推進國家實驗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探索打造黃河流域共建共享的協同創新共同體等。
肇興于斯、傳承于斯、燦爛于斯,黃河文化是大河之魂。為推動沿黃城市人文交流,在《工作要點》中,青島提出加強文旅合作,引進內蒙古博物館、山西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院展覽項目,全面展現黃河流域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依托“一部手機游青島”平臺開設黃河流域城市主題板塊,與沿黃省市圍繞客源互送、產品互推、信息互通、政策互惠等方面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合作等。
03
更新,也更綠
深入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都是“必答題”。而保護流域生態,是謀劃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基準線。
黃河流域,水資源總量僅是長江的7%,卻承擔了全國12%人口、17%耕地、50多個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務。35年來,通過引黃濟青工程,黃河水更是滋養著青島的成長。
建設中的青島官路水庫。
打好深度節水控水攻堅戰,青島提出推進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建設節水型城市,加快推進官路水庫及輸配水工程等水源及輸配水、城鄉供水管網改造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大非常規水源利用,建設再生水利用工程,加強海綿城市建設,提高海水淡化利用量。
作為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強龍頭”,更綠、更新的發展是青島的追求。青島將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著力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加快中電建海上光伏等重點項目建設,全面建成華電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建設國家首批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重點城市,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為保障《工作要點》落到實處,青島同步出臺了“重點項目、重大活動、重點合作事項”三張清單,強化落地實效。其中重點項目清單涵蓋李村河(張村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排水管網改造、“齊魯號”上合經貿產業園等22個總投資678.3億元的項目。
更密切的互動、更深入的合作,青島將持續在縱深推進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中勇擔使命,打頭陣、當先鋒。
作者 |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