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政策供給、提升服務質效!青島發布優化營商環境52條政策措施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5日訊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5日上午,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優化營商環境在行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青島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成效、典型案例,并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市委常委、副市長耿濤參加新聞發布會,介紹了青島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暨“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開展情況。
“若干措施”堅持問題導向,從企業視角出發,聚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發力解決當前優化營商環境面臨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系統集成各級各部門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創新成果,共7個部分、52條政策措施。
全面優化惠企服務平臺。“若干措施”聚焦解決惠企服務平臺多頭分散、惠企政策落地難、企業融資難等問題,提出優化惠企政策發布兌現平臺,健全閉環式惠企政策落實機制;優化企業融資服務平臺,提供精準供需對接;優化企業訴求辦理平臺,強化過程管理,提高問題解決率和服務滿意度等3條措施。圍繞惠企政策發布兌現,明確依托“青島政策通”平臺,健全政策措施制定、發布解讀、精準推送、高效兌付的閉環式落實機制,著力推動惠企政策“即申即享”。
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提質增效。“若干措施”聚焦解決政務流程不夠優化、企業群眾辦事“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提出深化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打造“在青島·青易辦”政務服務品牌、深化青島都市圈政務服務合作、拓展增值服務領域、健全企業疑難業務定制化服務機制等8條措施。如,圍繞打造政務服務“總客服”,提出加強“12345·青訴即辦”平臺、“好差評”體系、“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等多渠道對接聯動和數據聯通,實現咨詢服務“一號對外”、投訴建議“一線應答”;圍繞全域推進“無證明城市”建設,提出拓展文化旅游、場所登記等領域“魯通碼”服務場景,2024年新增不少于35項“免證辦”事項、不少于10個“一碼通城”場景。
全力保障重大項目建設。“若干措施”聚焦解決重大項目落地過程中存在的“中梗阻”等問題,提出健全重大項目服務推進機制,圍繞項目從產業研究到招引落地到投產運營全周期,推行標準廠房“拿地即開工”、工業項目“竣工即投產”、區域評估“免評即享”等6條措施。此外,提出深化建設項目全流程數字化報建,加快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改革試點任務,推行用地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等事項全流程無紙化報建,實現電子證照與實體證照同步制發、實時歸集。
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若干措施”聚焦解決經營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高、辦事便利化程度低等問題,提出構建“一企一照一碼”服務體系、降低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強智慧稅務建設、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化服務水平和海鐵聯運特色服務能級等6條措施。圍繞構建“一企一照一碼”服務體系,明確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全面推廣“一照通投”,在稅務、社保、醫保、公積金等領域推行“一照通查”。
著力增強要素保障能力。“若干措施”聚焦解決要素供給能力不足、資源配置效率低等問題,提出強化融資、用地、用工、用電、創新創業等方面要素保障,加強市級層面招商引資統籌,推動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等8條措施。“若干措施”明確,全市重點招商項目按照向區(市)主導產業、功能區優勢產業、專業園區集中原則布局,對因土地資源等難以落地項目,協調區(市)、功能區共享合作。同時,深化企業用工保障專項行動,建設覆蓋全市的企業用工服務梯隊,健全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缺工企業“一企一策”服務機制,提供定制化、精準化用工保障。
依法平等保護經營主體合法權益。“若干措施”聚焦解決行政執法不規范、多頭執法、重復執法等問題,圍繞進一步提升法治化水平,提出全面推行市場監管柔性執法、推行“四新”經濟企業包容審慎監管、健全政務誠信履約機制、高水平建設青島中央法務區等16條措施。值得關注的是,青島將探索“綜合查一次”改革,明確兩個以上部門對同一監管對象實施不同行政檢查且可以同時開展的,原則上實行部門聯合檢查。完善審管協同工作機制,強化信息共享,加強行政審批部門與行業監管部門、行政執法部門協作配合;健全首席審批服務專員制度,嵌入項目建設、惠企服務等重點工作。
強化協同共建推進機制。聚焦解決政企溝通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若干措施”提出搭建常態化政企溝通交流平臺,建好用好營商環境專家委員會、媒體觀察員、體驗官“三支隊伍”,深化護航營商環境專項行動等5條措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