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迎來新項目,這片城區要“逆襲”
蟄伏多年的青島“老四方”,正以更加輕盈的腳步回歸到青島全新的產業和商業版圖中。
作為老青島的“工業心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西至膠州灣、北至李村河、南至鞍山路、東至重慶路這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孕育出四方機廠、國棉五廠、海晶化工、青島染料廠等百余家機械廠和化工企業。這些工廠在青島乃至中國的工業化歷程中,都曾起到過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成就了老四方歷史上的繁華盛景。
然而,隨著青島主城區產業結構調整、生態品質提升等行動不斷開展,曾極大受益于“廠城合一”發展模式的老四方工業區,發展動能與節奏明顯減弱。2008年,在青島陸續啟動13批次老城區企業搬遷名單上,老四方的企業占比近半。
這是區域轉型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破繭期”,卻并不意味著老四方已經成為“被遺忘的角落”。事實上,在過去十幾年中,老四方的更新動作從未停歇,科大都市科技園、生物科技產業園、青島紡織產業園等一批產業園區在此誕生、成長。
后海高樓林立,煥新濱海活力空間。
近幾年,老四方工業區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快,并不懼于向更“高”更“新”處蹚新路。
山東首家山姆會員商店簽約落戶,全國第二大華為數字應用沉浸式體驗場——華為方舟貳號實驗室建設接近尾聲;致力于打造世界先進綜合材料創新平臺——中國鋼研新材料研究院及雙創科技園計劃今年10月投用;高精尖醫療器械企業集聚地——生命健康科技高端智造產業基地年底建成投產……
老工業區如何走出“漫長的季節”,老四方工業區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01
規劃五大片區聯動發展
作為青島市重點攻堅的低效片區,老四方工業區是市北區乃至青島市發力新產業、步入新賽道的重點區域。近兩年,在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攻堅行動推動下,老四方工業區低效片的更新迭代,有了更系統明晰的路徑——
在充分分析區位優勢和產業特色后,市北區將老四方工業區劃分中車四方智匯港、歡樂濱海城、大健康產業園、捷能中泰、鄭州路五大片區,產業錯位協同,創新發展。
中車四方智匯港改造前項目航拍。
其中,中車四方智匯港在保護利用工業遺產基礎上,圍繞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建鏈強鏈,實現中車四方所新總部及上下游企業入駐,打造智能制造科技創新基地。歡樂濱海城瞄準人工智能、總部經濟、文化體育,打造沿膠州灣高品質濱海活力中心。大健康產業集聚區打造健康醫療、研發孵化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集聚區與生物醫藥創新中樞。捷能中泰片區建設高品質活力水岸生活區。鄭州路片區聚焦雁山科技生態城,打造產學研深度協作、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的高端新材料產業高地。
此前,老四方工業區梳理出4000余畝低效用地,釋放出多個新型產業用地、專業化園區。今年,市北區還將再出讓400畝以上土地,加速釋放低效片價值,為全區產業發展騰挪空間。
02
產業在“特而優”上下功夫
產業是城市有機更新的核心驅動力。梳理可見,老四方全新規劃的五大片區,著重在“特而優”上下功夫,產業布局均指向畝產價值較高的都市工業,主要以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四新經濟”為主。
十年前,為發揮青島科技大學的學科、人才、研發優勢,利用周邊老企業搬遷騰出的老廠房,市北區打造了集研發、期貨現貨交易、中介服務等于一體的橡膠谷。如今,鄭州路片區已形成橡膠新材料、輪胎裝備制造等高校、企業、科研機構集聚生態。去年,隨著周邊香里、閆家山村改用地空間逐漸釋放,市北區又規劃雁山生態科技城,其目的就是要放大鄭州路片區已有的橡膠輪胎“產業策源力”,提升原有平臺集成度、帶動力、成果轉化率。
鄭州路片區雁山科技生態城規劃意向圖。
大健康產業集聚區原已建成百洋健康科技園,落戶百洋醫藥集團辦公總部、品牌運營及物流中心。為進一步放大集聚效應,市北區從“鏈主”企業百洋醫藥集團產業發展出發,量身打造、定制化開發建設生命健康科技高端智造產業基地。在項目招引上,則依托百洋醫藥集團優質資源外拓布局,引入華科先鋒、百洋大騁、五維康、百年康健等全球高精尖醫療產業資源,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50億元,帶動4000余人就業。
中車四方智匯港片區將以中車龍頭企業為主體,建設以軌道交通核心系統研發產業為核心的智慧型園區,產業示范區部分樓座將于年內實現主體封頂。
歡樂濱海城片區的產業布局也更加清晰。依據規劃,該片區將發展總部經濟、人工智能、現代金融等高端服務業。片區南側的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今年9月首批建筑將交付,釋放5萬平方米以上產業載體,導入人工智能、智能軌道交通等總部企業。中部的青島濱海國際中心項目正加緊推進,以打造國際濱海企業總部灣區為目標,圍繞跨境貿易、金融、醫養健康、高端制造及數字科技等五大產業領域布局。片區北側的省市兩級重點項目中國鋼研新材料研究院及雙創科技園計劃已落成,預計今年10月投用,這三大產業項目將助力歡樂濱海城膠州灣畔隆起產業高地。
隨著這些新質項目的落位,老四方將從昔日的低效片變身未來的“潛力股”。
03
人居環境極大改善
城市更新的發力點在“產”,著眼點在“城”和“人”。由于棚戶區、城中村相對集中,在過去一段時間內,老四方工業片區的城市基礎配套和市容環境一度落后于周邊,在此輪更新過程中,市北區也更加注重產業與公共基礎配套、優質環境營造的協同發展。
比如,占地面積約640畝的中車四方智匯港片區,其中285畝規劃為教育、公園綠地和市政道路等建設用地,占總面積近一半。鄭州路片區雁山科技生態城新增建筑面積約157.3萬平方米,除了新型產業用地外,其余均為商業商務、學校、社會福利設施等配套項目,占總面積的八成以上。考慮到周邊人口集聚度不斷提高,捷能中泰片區側重人居功能提升,新規劃住宅區、九年一貫制學校、幼兒園等生活配套。
潮·手造開進四方機廠百年工廠。
如今,中車四方智匯港機車公園和城市客廳已化身文化大秀場,海東東咖啡社區在這里安營扎寨,潮手造展、青島城市生活藝術季等陸續在此上演,將工業文化與人文活動深度融合;歡樂濱海城4公里黃金海岸線完成修復,曾一度黯淡的后海成為網紅打卡地,打破了人們“前海聽濤觀山景,后海釣魚挖蛤蜊”的固有印象。鄭州路片區內,張村河黑龍江路至重慶路南岸、李村河重慶路至周口路南岸已亮出整治成果。
老四方的改變還在持續。位于鄭州路片區核心位置的閆家山TOD項目,將打造集商務辦公、星級酒店、高檔公寓、商業中心、居住配套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結合目前該片區發展成熟的萬科未來城商住板塊,這里或將成為市北區下一個新都心、浮山后。社區全民健身中心、濱海國際花園、濱海活力文體中心等一批休閑文旅項目正加緊施工,重塑后海濱海休閑空間,希爾頓逸林、希爾頓花園品質酒店也將在此落戶。
可以預見,核心城區的區位優勢,加之完備的功能設置,老四方工業片區更新后,將成為產業、商業、人才的全新集聚地。山姆會員商店的落戶就是最好的例證。這家全球頭部大型倉儲式會員制商店,選址的基本要求便是能“覆蓋到潛在用戶群體超50萬以上”的區位。
以新產業為內驅力,老四方工業區加速煥新迭代,一座名副其實的“新城”呼之欲出。
作者 |余瑞新 攝影 |邢志峰 余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