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27臺手術 青島醫生為藏族同胞重圓“健步夢”
時間:2024年6月23日星期六
地點: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海拔3860米)
天氣:10℃/27℃多云
六月下旬,美麗的格桑花盛開在雪域高原之時,在青島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組協調組織下,由青島市紅十字會、青島市衛健委、青島市市立醫院聯合啟動的“山海相擁大愛同行——青島市援藏公益項目暨青島市市立醫院‘高原疾病’救治項目”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中心醫院進行了第二批高原骨關節病免費手術。來自康復大學青島醫院·青島市市立醫院的21名醫護人員跨越山海,從黃海之濱來到雪域高原,三天內成功為27名患有嚴重骨關節病的藏族同胞實施膝關節置換術和髖關節置換術。至此,青島市市立醫院醫療團隊已兩次奔赴西藏,在高原完成了47臺骨關節手術,加上此前赴青島手術的25名患者,青島援藏協調組織的“高原骨關節病救治項目”共為72名藏族同胞圓了“健步夢”。
“親愛的辮子醫生,你們又來了,真是太好了。”6月19日上午,剛踏進日喀則市桑珠孜區中心醫院的大門,青島醫療團隊便迎來了幾十位藏族同胞的熱切目光,桑珠孜區邊雄鄉林村的村民倉木拉充滿喜悅地拉著青島市頂級骨科專家、市立醫院黨委書記、總院長于騰波教授的手連聲稱好,笑意充滿臉龐。今年62歲的倉木拉患有關節炎已有八九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她只能拖著患病的雙腿,慢騰騰地在村里挪動,不能干重活,就連在家里上下樓梯都很費勁。倉木拉說,年輕時她什么農活都能干,寒冷的冬春季節里,就連冰冷的雪山融水都能蹚過,但是農活的勞累和冰水的刺激,導致她現在患有嚴重的關節炎。此前,她已經由青島專家成功實施右側膝關節置換術,出院回家后,她感覺自己的右腿又重新恢復了活力,不再是拖累自己和家人的累贅。這次,青島專家再次來到桑珠孜區,她第一時間就前來復診并報名,想把自己左側患病的膝關節也治好。
四年前,青島援藏干部在組織“山海情·紅馬甲”醫療志愿者服務隊下鄉義診幫扶過程中發現,受高原地理氣候等條件影響,骨關節病是當地高發疾病,受限于高原醫療條件限制,大部分患者無法及時得到治療,不得不常年拄拐生活。為此,在青島援藏干部的推動下,2021年-2023年先后有四批次25名藏族同胞在青島援藏干部的帶領下從西藏趕赴青島,在青島市市立醫院成功接受了免費手術治療,重獲健步新生。
2023年9月,青島市紅十字會、青島市衛健委、青島市市立醫院聯合啟動“山海相擁大愛同行‘高原疾病’救治公益項目”,致力于高原常見疾病的防治和治療,造福西藏農牧民。“救治項目不僅是一項醫療援助活動,更是一份對藏族同胞的深深關愛和責任擔當,醫院將通過發揮專業優勢,為高原常見疾病的防治和治療貢獻一份力量。”青島市市立醫院黨委書記、總院長于騰波表示。隨后,青島市市立醫院便派出了首批20人醫護團隊奔赴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為西藏嚴重骨關節病患者進行手術。為了不受高反影響,主刀醫生都是一邊拖著長長的吸氧管吸氧一邊進行手術,被藏族同胞親切地稱為“辮子醫生”,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青島醫療專家3天內成功為20名藏族同胞完成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創下了日喀則市同類手術的歷史記錄。僅僅時隔不到一年,青島市市立醫院醫護團隊再次奔赴西藏,繼續為藏族同胞開展手術。
“戴主任,我們又來找你看病了。”來自桑珠孜區甲措雄鄉崗村的達瓦,則在女兒次旺卓瑪的陪同下,再次來到桑珠孜區中心醫院,找到了此前給自己做過手術的戴世友主任,想把自己的另外一側患病膝蓋治好。去年4月份,次旺卓瑪曾經陪同自己的婆婆到達青島市市立醫院,治好了患病多年的腿,9月份,已經了解到青島專家醫術的次旺卓瑪,帶著自己61歲的媽媽達瓦再次到達青島市市立醫院,進行了左腿的膝關節置換術。回到家中后,達瓦經過手術的左腿恢復了健康,經常跟女兒次旺卓瑪說,一定要把自己的右腿也治好,不僅能繼續干活,還能減輕家庭的負擔。這次聽說青島的“辮子醫生”們又來到了西藏,她催著女兒早早就來到桑珠孜區中心醫院,一定要再次找到戴世友主任繼續治療,讓自己重新恢復健康。
而來自青島的醫療專家們也沒有辜負患者們的期待——市立醫院提前一周派出骨科專家、2023年青島援藏醫療隊長魏見偉先行抵達西藏,與當地醫生一起進行患者篩選及病歷整理,并通過遠程會診的方式與團隊初步確定了手術方案、時間和27名手術患者,這些患者都是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病情嚴重急需手術治療的農牧民;醫療團隊抵達西藏后,麻醉手術科主任畢燕琳和護士長王燕為當地醫護人員開展了應急救治演練和心肺復蘇、除顫儀使用等培訓,規范搶救流程和操作細節;感染管理科主任譚善娟提前半個月就與桑珠孜區中心醫院手術室、供應室對接,并提前到手術現場對手術室環境管理及無菌物品管理、供應室清潔消毒與滅菌流程進行優化;術后,則有市立醫院骨科加速康復的獨特模式——醫護康復一體化,根據不同階段的術后患者,青島市市立醫院康復醫學科為患者量身定制了個體化的康復方案,并制作了文字、視頻等多元素的指導方案,讓患者能夠盡快恢復到最佳狀態,同時把醫護康復一體化模式留在桑珠孜區。
6月19日開始,骨科專家于騰波、戴世友、胡光亮各率領一個團隊投入到高效的連臺手術中。三天時間、三個專家團隊、三個手術間,專家們還是戴著鼻吸管吸氧連臺作戰,用高超的醫技和默契的團隊配合,成功為27名藏族同胞順利實施手術,除了3臺髖關節置換手術外,其余24臺均為膝關節置換術。而讓去年曾經一度苦惱無比的魏見偉感到高興和欣慰的是,青島醫療援藏和青島市市立醫院的品牌已經打了出去,現在不用他們辛辛苦苦尋找勸說手術患者了,而是患者從日喀則市轄各縣甚至市外慕名而來要求手術。從19日手術當日開始,三天的時間里,陸續不斷地有桑珠孜區及區外患者抵達桑珠孜區中心醫院尋求救治。其中,來自40公里外的江當鄉的患者最多,原來去年9月在桑珠孜區中心醫院接受手術的20名患者,其中就有幾位來自江當鄉,他們通過手術重獲行走自由,一直心懷感激之情,時常為鄉親們講述青島“辮子醫生”的故事。通過他們的講述,一傳十、十傳百,青島“辮子醫生”的事跡逐漸傳開。此次27名手術患者中,有8人來自桑珠孜區以外地區,包括謝通門縣、南木林縣、定日縣、薩迦縣等地,最遠的一位患者是從拉薩市城關區慕名而來。而經過專家診斷病情嚴重、無法在桑珠孜區進行手術的患者,醫療團隊決定盡快安排到青島接受手術治療,幫助她們盡快擺脫病痛。
據介紹,為了從“根源上”幫助藏族同胞預防和治療骨關節病,此次醫療隊還肩負著另一個“使命”——開展高原膝關節炎流行性調查。“我們深知,只有深入了解當地患者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才能制定出更加貼近他們需要的防治方案。”于騰波總院長說,隨著更加先進的技術、理念扎根高原,未來,青島援藏“高原疾病”公益救治項目將在雪域高原不斷延伸,更多健康的“格桑花”也將在雪域高原盛放。
援藏30載,真情暖高原。今年是對口支援西藏30周年,回望青島市市立醫院的援藏路,不知不覺已經接力為藏族同胞搭起了一條健康“天路”:累計45名醫護人員進入西藏開展醫療衛生援助,覆蓋麻醉、檢驗、呼吸、消化、婦科、產科、兒科、皮膚科等數十個專業。他們扎根雪山、情灑高原,累積診療患者10000余人次,填補刷新區域醫療技術空白60余項,開展帶教查房、學術講座、技術培訓等醫療衛生援助,把先進的管理經驗和醫院的優勢醫療資源帶到西藏;在青島援藏組的支持下,累計4批次25名藏胞在青島市市立醫院免費接受骨關節手術;近三年來,先后有22名西藏醫療人員來院進修學習,將先進的醫療技術、理念帶回高原;不斷創新援助模式,與桑珠孜區中心醫院建立遠程會診通道,實現遠程多學科MDT會診,搭建起跨越山海的互聯網健康“天路”。此外,青島市市立醫院還竭盡所能捐贈幫扶資金和醫療設備,幫助提升醫院建設,譜寫了“魯藏一家親,共圓健康夢”的動人篇章,與藏族同胞結下了山海深情與深厚友誼。(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青島援藏干部 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