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制定,填補空白!海洋牧場選址調查評價有了標準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牽頭制定的《海洋牧場選址調查評價技術指南》團體標準正式發布,自2024年6月21日實施,填補了國內海洋牧場建設選址調查和評價的空白。
該標準涵蓋了海洋牧場建設前要進行的調查要素、調查技術方法、調查資料的分析與評價等具體技術要求,適用于我國管轄海域內養護型、增殖型和休閑型海洋牧場選址的調查評價。該團體標準是結合海洋牧場建設前的調查評價工作實踐和需求而制定,填補了國內海洋牧場建設選址調查和評價的空白,可為海洋牧場科學選址、合理布放提供技術支撐。
該標準于2023年6月7日獲得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團體標準制定計劃立項,由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牽頭,聯合青島海洋地質工程勘查院有限公司、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四地質大隊、青島海檢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長期從事海洋牧場調查評價的攻關團隊協作完成。
近年來,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海洋自然資源調查評價團隊圍繞海洋牧場建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獲《海洋牧場全要素監測傳感器多數據融合系統》《一種海洋數據處理與分類方法》《海洋牧場全要素數據監測記錄系統V1.0》《海洋牧場全要素數據庫可視化管理系統V1.0》《海洋牧場全要素智能采集分析軟件V1.0》等2項國家發明專利和3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授權,自主研發“海葵”海洋多要素立體原位觀測系統,基本形成適用于支撐服務我國海洋牧場規劃建設的調查-評價-監測技術方法體系。下一步,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將以該團體標準的發布實施為契機,不斷強化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研究,為發展海洋牧場新質生產力提供決策支持,助力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