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非遺傳承人”登臺獻藝!李滄“非遺在校園”成果展演啟幕
青島新聞網7月5日訊(記者 孫志文 通訊員 馬駿)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李滄區“非遺在校園”傳承成果,7月4日下午,在李滄區文化館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在校園”成果展演,來自李滄區古琴協會、各學校非遺古琴及吟誦社團的200余名師生參加活動。
本次活動由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島市民俗學會為指導單位,李滄區文化和旅游局、李滄區教育和體育局主辦,李滄區文化館承辦,李滄區國學研究會、李滄區古琴協會協辦,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遺處處長馮耀東、青島市民俗學會會長田清來、李滄區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唐明光、李滄區研發中心語委辦主任王波出席活動。
這是一場傳承與創新的盛會,是古老藝術與青春活力的交融。演出在古琴表演《梅花三弄》中拉開帷幕,沉淀在古詩里的琴聲緩緩入耳,余音繚繞間傳遞出梅花清麗雅潔的韻致和不畏霜雪、傲世獨立的精神;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鴻雁》、婉轉優美的《萱草花》《小草》,抒發了對家鄉、親人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古琴名曲《平沙落雁》意境蒼茫恬淡又生趣盎然,廣為傳唱的《關山月》《陽關三疊》》《良宵引》《秋風詞》等作品在孩子們的演繹中,散發著傳統民族佳作的藝術魅力;吟誦表演《春夜宴桃李園序》《一剪梅》以及吟誦小劇別具古詩文韻味,孩子們的表演充分展現出古代文學作品的聲韻之美。
近年來,李滄區持續加大非遺保護工作力度,積極推動非遺課堂走進校園,以“全環境立德樹人+”活動為載體,通過文藝演出、公益教學、非遺市集、項目體驗等形式,不斷激發青少年兒童了解、學習非遺的熱情,讓非遺在青少年兒童中得到更好地傳承與發展。本次活動突出“弦動校園·古音新韻”主題,在展演同時舉行了頒獎儀式,表彰了“非遺在校園”最佳展演獎及優秀展演獎若干名,為古琴、吟誦、詩歌等藝術普及與推廣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
下一步,李滄區文化館將繼續發揮公共文化場館陣地作用,積極組織開展“非遺在校園”主題系列活動,不斷豐富青少年兒童校園生活,教育引導青少年兒童堅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國情懷,提升綜合素養,全力營造全環境立德樹人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