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9.2萬億”產業雁陣中,這8支青島力量擔當“支柱”
優質要素資源加速向優勢產業集群匯聚,是當前區域經濟演進的重要趨向。抓住關鍵的產業集群,就能抓住區域經濟的未來。
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發布通知,確定了45個支柱型雁陣集群和96家“頭雁”企業。其中,青島共有青島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等8個集群、卡奧斯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9家企業入選,入選數量領跑全省。
產業集群是近年來山東謀篇布局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載體。自2019年起,山東圍繞“十強”產業及11條標志性、戰略性、全局性產業鏈,共入庫培育五批180個“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和276家集群領軍企業。根據2024年省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山東雁陣形集群規模超過9.2萬億元。
此次推出的支柱型雁陣集群,是山東產業集群的“第一陣列”,帶動作用明顯、配套協作能力強、科技創新水平高、集群品牌效應優、未來發展潛力大。
通知要求,對入選的支柱型雁陣集群和“頭雁”企業,有關市、縣(市、區)政府和省“十強產業”協調推進機制牽頭部門要切實加大培育支持力度,將支柱型雁陣集群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質生產力地標。
01
集群領跑的城市產業競爭力
雁陣形集群通常具有完整的產業鏈條、領先的創新轉化能力和較強的協作配套能力,進而形成一種區域產業的競爭優勢。
細看青島入選的8個集群,都具備相當的規模優勢和引領的創新能力,是在全省乃至全國產業中都具備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涵蓋優勢和新興、制造和服務等產業領域,呈現了產業變革浪潮中青島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葳蕤圖景和城市特質。
青島市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是城市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底座,通過實施“工賦青島”“四新領航”專項行動,加快新型工業化在青島的落地,推動青島先后獲批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累計培育國家級平臺14家,連接1200余項公共服務和1.5萬個賦能應用,服務青島企業5000家。
同樣居于數字經濟的關鍵賽道,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擁有全國首個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全國唯一的國家城市道路交通裝備智能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青島分中心等國家級平臺,多領域創新平臺帶動芯片研發、高性能計算、工業高端軟件等各環節創新發展。
作為青島的優勢產業,青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是全國唯一的集高鐵地鐵整車生產、關鍵核心系統研發制造、國家基礎應用技術協同創新平臺于一體的工業集聚區,也是國內最大的高速動車生產基地和重要的城軌車輛生產基地,生產的高速動車組占全國在營高速動車組的50%,城軌地鐵車輛占全國的22%,開創了“國之重器”世界首套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成功下線、雅萬高鐵成功試驗運行等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的多個“里程碑時刻”。
青島市智能家電先進制造業集群主導產業市場占有率同樣國內領先,2023年冰箱、冷柜、空調、洗衣機等主要產品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近1/10,在國際上也具有領先的競爭力。除了整機制造,集群還在液晶顯示模組、壓縮機、電機、電子元器件等產業鏈環節集聚優質資源,培育中國名牌27個,全國馳名商標7個。
青島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形成了以龍頭整車制造企業為主、配套零部件生產企業為補充的完整新能源汽車制造體系,2023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產值突破1500億元,擁有汽車產業規上工業企業已超過300家,其中整車生產企業8家,整車產能130.2萬輛,產品覆蓋乘用車、客車、卡車等多種車型。
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集群以董家口化工園區為重點核心發展區、以前灣港為輔助發展區,涵蓋了石油加工、有機化學原料制造、合成橡膠制造、化工中間體和專用化學品制造等行業,金能化學建成全球首套、單體產能最大的90萬噸/年丙烷脫氫裝置;海灣化學年產16萬噸的偏硅酸鈉產銷量亞洲第一,年產80萬噸的聚氯乙烯(乙烯法)產能全國第一。
發揮城市稟賦,青島市海洋交通運輸產業集群是青島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體系的重要支撐,已形成融“產業大港、貿易大港、船舶服務大港、郵輪母港”于一體的產業集群。2023年,青島海洋交通運輸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航線密度北方第一,國際航運樞紐競爭力指數排名居東北亞之首。
以“東方影都”為龍頭,青島影視文化產業集群構建了“東有靈山灣、西有藏馬山”影視雙城聯動、輻射青島全域的影視文化發展布局,以獨特模式領銜“中國電影工業3.0時代”,集聚近千家影視企業,總票房超300億元。
02
“頭雁”領航,強化創新引領
群雁齊飛,最重要的是領頭雁。頭雁強,群雁就能“春風一夜到衡陽”。在雁陣型集群的成長中,“頭雁”強的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引領的科技創新能力,帶動著青島產業集群的能級躍升。
“頭雁”牽頭形成的創新鏈,深刻影響著產業集群向產業高端的進階。
6月,青島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迎來關鍵節點。隨著一汽解放(青島)商用車開發院的落成,集群從下游的生產制造層面向上游的研發創新層面加速延伸,將重點圍繞大數據分析、智能網聯、汽車電子電氣核心總成開發、測試仿真和創意造型等關鍵技術,打造多平臺研發體系和國家級汽車科技孵化平臺,為青島市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技術及專利成果轉化。
在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集群,中科曙光依托其在高端計算、存儲、安全、數據中心等領域擁有的技術底蘊布局了青島“海之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為本地科研探索創新、行業信息化建設、產業轉型升級、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支撐。
加速創新成果的落地應用,青島的支柱型雁陣集群紛紛把青島的先進成果對外推廣復制,將青島的“先發優勢”轉化為產業的“領先優勢”。
在青島市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卡奧斯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連續5年居全國“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首位,青島檬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入選新一批全國“雙跨”平臺,探索了一批數字化轉型的新技術、新模式。領先平臺將推動將青島形成的賦能行業、區域的案例在濟南、濰坊、濱州、臨沂、煙臺等地形成規模化推廣,打響“工賦山東”品牌。
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綜合物流服務和特色高端航運產業集聚是青島市海洋交通運輸產業集群的標志,這背后是青島港在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氫+5G”智慧綠色生態碼頭等領域的搶先探索,不僅先后9次刷新世界紀錄,還實現了技術成果在海內外復制,持續為全球智慧港口建設運營提供了“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青島市影視文化產業集群依托青島海發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豐富的科創資源和制造實力完成自身升級,國內首套微米級別超高精度面部掃描系統“穹頂光場”、第三代LED虛擬拍攝系統、影視虛擬化制作平臺的引入推動著國產電影向國際化的水準靠攏。
03
深度融合,造就產業韌性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支柱型雁陣集群具備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強大的產業韌性。這樣的韌性來自產業的深度融合。
青島市智能家電先進制造業集群形成了全市聯動的產業格局,打造了以青島市為中心,地理相鄰的跨區域聯合發展的智能家電產業發展模式,其中,嶗山區打造智能家電研發中心、西海岸新區定位為智能家電制造基地、平度市和膠州市聚焦白電制造、即墨區建設視聽產業基地。
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集群,企業之間的“化學反應”,織就了一張強韌的產業網絡。在董家口化工產業園內,金能化學90萬噸/年丙烷脫氫裝置每年可副產氫氣8億立方,氫氣在滿足金能化學自身使用同時,可面向園區企業青島特鋼發展氫能煉鋼新工藝,青島特鋼副產的焦油作為原料給金能化學生產炭黑,產出的炭黑可供園區雙星輪胎以及同在西海岸新區的賽輪等輪胎企業……集群內已基本實現了產業之間、企業之間、項目之間無縫銜接,不斷咬合配套,讓園區企業享受豐富的產業鏈為企業發展帶來的紅利,也形成了產業集群式發展的強大動力。
青島豐厚的制造底蘊,也讓優勢產業與新興產業得以互為場景,互相賦能,拓展了各個產業配置資源的能力,強健了產業集群的創新網絡。
青島市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上游就涵蓋了智能家電、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制造裝備、軟件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7大重點產業鏈。在產業鏈之間的互動中,拓展了工業互聯網在動態仿真、智能裝配、數據采集、過程監控、產品追溯等領域應用,也助力各產業企業打通數字化轉型堵點、難點,加速產業轉型升級進程。
根據相關通知,下一步將加大對支柱型雁陣集群和“頭雁”企業的支持,在科技創新、企業培育、產業鏈延伸、數字轉型、項目落地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
這是產業集群和領軍企業的新機遇,也是城市產業體系躍升的新機遇。
(作者 楊光 制圖 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