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9999元買圓明園馬首?警惕直播間“古董局中局”收割老年人
近期有網友發帖稱,其父親在直播間花9999元下單購買了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之一的馬首,引發輿論熱議。歸國家永久收藏的重要文物,竟然低價“流落”直播間?當前,一些“一眼假”的直播間騙局正在掏空許多老人的錢包,一些老人深信不疑甚至不顧反對瘋狂下單,鬧得家里雞飛狗跳,對此必須保持警惕。
到底是老人“入坑”太輕易,還是主播話術太“致幻”?在此類文物銷售直播間,主播往往以“不差錢”形象示人,將現代工藝品包裝成“升值空間巨大”的“古董”,打著“將來高價回收”等幌子,誘導直播間網友下單。其所編織的一本萬利、以小博大的幻夢,成為吸引眾多注重“性價比”的中老年群體的“原動力”。
為了增加賣點與可信度,一些主播運用夸張的表情、語言和肢體動作,演繹了一出出諸如家族幫派內斗、境外勢力追殺、因重建博物館而沒有地方存放藏品的劇情,再搭配直播間音樂、特效渲染氣氛,渾身解數向受眾傳達:快“自愿”成為這些“文物古董”的“守護者”吧!
盡管市場監管總局“鐵拳”行動等陸續推進,但部分直播間仍想方設法與治理方“斗智斗勇”。一個文物直播間往往不只一個賬號,而是有多個矩陣號、分身小號,這樣即使一個賬號被舉報導致封號,主播也可以通過其他賬號卷土重來。為了避免追責,不少直播間會在屏幕左上角注明“劇情演繹”“虛構劇情”等字眼,但由于提示不明顯,常常會被部分中老年受眾忽略。有的直播間還會在大額交易完成后關閉店鋪,直接斷掉買家退款的機會。
直播間售賣假古董,其實質是商家借助直播平臺、針對中老年等群體精心設計的詐騙行徑。此中涉及的商家、平臺等多方主體都負有責任,不僅商家要守住法律底線,平臺也要落實責任準線,相關部門還要提高監管紅線,合力幫助受眾筑牢心理防線、保住兜里的錢。
商家作為假古董騙局的始作俑者,以現代工藝品冒充文物、公然售假的行為,在下架、封號、罰款等處罰之外,銷售數額較大、情節嚴重的,還應追究刑事責任。相關部門針對此類現象,應加快立法進程,嚴格規范準入門檻、商家資質、商品來源等,對直播間各類“古董”騙局進行嚴厲打擊,正本清源。
對于治理難點,直播平臺不能放任自流,而要根據騙局套路對癥下藥,壓實主體責任,提高治理效能。對于坐擁各種矩陣號、分身小號的劣跡主播,可以通過加強資質認證、建立“黑名單”制度、提高人臉識別追蹤技術等方式,嚴禁其通過其他賬號“換皮”復出。對于試圖靠標上“劇情演繹”逃避追責的主播,平臺不能遂其所愿,應當進一步完善規則,加強對受眾的提示,劃清虛構與現實的界限。對于入駐商家要進一步嚴格審核監督,依靠完善的消費者保護機制來贏得消費者、留住消費者,營造良性健康的經營生態。
此事件得到廣泛關注,也源于中老年這一群體的特殊性。中老年群體尤其是老年人,往往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心理弱點與認知局限,相對容易被精心策劃的騙局迷惑。子女們要多關注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以陪伴和耐心滿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和社會認知需求,幫助他們跟上社會的步伐。面對花樣多變的直播間話術,相關部門與受眾家屬都應加強對中老年人的科普教育,幫助老年人對“一夜暴富”的“撿漏”神話祛魅,不相信不上當,保持一顆平常心,讓精心設計的劇本成為一眼識破的套路,讓誘導下單的陷阱成為司空見慣的案例,讓甄別詐騙的能力成為破解騙局的鑰匙。
直播間里產生的問題,根源在直播間之外。進一步加強普法宣傳與消費者教育,鏟除“假古董”營銷土壤,為中老年群體安全“觸網”合力護航,也還古董銷售一片可信、可親、可近的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