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舞膠州灣·圖片對比看變化 | 城市“新地標”,崛起“云海間”
開欄的話
歷史鐫刻輝煌,歲月銘記榮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75年間,青島市整體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充分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青島市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青島日報即日起推出“起舞膠州灣·圖片對比看變化”系列報道,選取東部城區、青島港、膠東機場、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國家級新區、青島高新區、現代產業園、“大學城”、“海洋科技城”等在青島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凡歷程中具有地標性意義的區域,以新舊圖片對比的形式,展現城市的輝煌變遷,汲取接續奮斗的力量。
浮山灣畔高樓林立,海天中心主樓更是青島第一高樓。趙健鵬 攝
站在歷史之巔俯瞰,浮山灣畔無疑是青島邁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錨點。
1992年,青島“東部大開發”這一石破天驚的戰略性決定正式實施。其規模之大、起點之高、投資之巨、建設速度之快,在青島城市建設史上是空前的。在短短幾年內,浮山灣從一片“魚塘田野”成長為國內外客商競相投資的“熱點區域”。
1996年,建設中的五四廣場。張巖 攝
如今,旖旎多姿的浮山灣,活力持續迸發,彰顯出強大的投資“磁吸力”,昭示著青島人敢于超越的非凡氣魄。
城市“新地標”,崛起“云海間”
1989年,浮山灣沿岸農田遍地。張秉山 攝
如今的浮山灣畔呈現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風貌。趙健鵬 攝
在青島,大大小小的海灣共同勾勒出時代的輪廓。
若站在歷史之巔俯瞰,位于黃海之濱的浮山灣畔,無疑是青島邁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錨點。
回顧青島的城市歷程,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0世紀80年代,全市經濟體量和人口規模不斷擴大。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青島灣為核心、92平方公里的老城區顯得愈發狹窄。每當全市要采取比較大的動作時,總會感到束手縛腳。
1994年,建設中的東部城區。張巖 攝
現在的東部城區高樓林立。趙健鵬 攝
為尋求突破,1992年,“東部大開發”這一石破天驚的戰略性決定正式實施。其規模之大、起點之高、投資之巨、建設速度之快,在青島城市建設史上是空前的。
作為這項重要戰略的主要承載地,在短短幾年內,浮山灣迅速從一片“魚塘田野”成長為國內外客商競相投資的“熱點區域”。
曾經舉辦過奧帆賽的奧帆中心碼頭成為游艇泊位。趙健鵬 攝
這個全新的發展錨點,撬動著土地、人口、資金、技術等現代化要素,如波濤般一浪接著一浪涌入青島。
此后的浮山灣,站上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前沿——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帆船帆板比賽在此舉行,這座充滿青春朝氣的魅力之城吸引全球矚目。2018年,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在此舉行,浮山灣畔奏響攜手構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
位于香港中路的青島金融街。趙健鵬 攝
如今的浮山灣,活力持續迸發,屹立在產業發展的更高處——伴隨著一座座高端寫字樓不斷刷新青島“天際線”,現代金融、商貿服務、文化創意、數字經濟等產業在高樓廣廈間枝繁葉茂,這里集聚的總部企業數量達到160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區域性總部50家。作為國際金融集聚帶,這里匯集著各類金融機構60余家。
東部城區環境不斷提升,變得更加宜居、宜業、宜游。趙健鵬 攝
浮山灣亦成為更具時尚活力的魅力城區——奧帆中心獲評5A級景區,燕兒島山公園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標;集聚海信廣場、萬象城等多個大型商業載體,浮山灣商圈各類首店數量達260家;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綠色發展論壇、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等重磅會議接踵而至,充分彰顯出強大的投資“磁吸力”。
浮山灣畔燈光秀。趙健鵬 攝
這是旖旎多姿的浮山灣,這更是青島人敢于超越的非凡氣魄。
逐夢浮山灣,黃海潮起再揚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