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企業重點布局,青島人工智能產業找到“爆破點”
2025年年初,青島的龍頭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展開了新一輪布局。
海爾旗下的海爾智家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海爾兄弟機器人科技(青島)有限公司,卡奧斯工業智能研究院(青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奧斯研究院”)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5000萬元增至1億元。
兩家企業的經營范圍均涉及“智能機器人”。這也是青島將人工智能列入兩大先導產業后,海爾在短短幾天內的連續“落子”。
海信則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開幕的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展示了從重塑屏幕音畫交互體驗到智慧家庭、智慧城市,再到可持續智慧能源的AI解決方案。
隨著人工智能(AI)開始廣泛影響從智能網聯汽車到人形機器人的諸多產業,任何想要搭上新一輪產業革命快車的城市,都不能在人工智能產業中缺位。
在最新的“10+1”產業布局中,青島進一步強化人工智能在創新型產業體系建設中地位,將其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并列為優先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
通過研判產業的發展趨勢,以及自身的產業優勢,青島找到了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力點:重點發展海洋領域大模型、人形機器人、垂直領域大模型等細分賽道,以此推動產業規模再上新臺階。
01
找到自己的優勢
青島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并不晚。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復支持山東省創建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這是繼上海(浦東)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之后,全國第二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以推動人工智能與產業深度融合為發力點,經過幾年的發展,青島打造了人工智能產業專業園區,吸引了創新奇智、極視角、以薩技術等相關企業落戶,優必選、標貝科技、樂聚機器人、華智圖騰等國內頭部企業,也有越來越多的項目在青島落地。
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加速崛起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高地
隨著人工智能產業進入大模型時代,每一個想要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的城市,都要在大模型這個主流賽道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當前,要上大模型的“牌桌”有兩條路:一條是聚焦底層能力的通用大模型,另一條則是聚焦行業應用的垂直大模型。
前者卷算力、卷數據,向萬億參數發展,諸如Open AI、百度等互聯網大廠均在這條賽道上;后者則專注于“一個大模型干一件事”,向場景化、專業化方向發展,被認為是大模型落地不可或缺的一環。
從既有產業基礎和人工智能先期發展路徑來看,青島顯然更適合后一條路。
海洋資源豐富、制造業基礎深厚、擁有一批龍頭大企業,這些為外人熟知的重要產業標簽,是青島長久以來形成的產業優勢所在。
基于自己的產業優勢,青島在人工智能領域也明確了自己的發力點:海洋領域大模型、人形機器人、垂直領域大模型。
02
聚焦三條細分賽道
海洋經濟是青島長期以來發展的重點,也是青島優勢的產業領域。如果說青島的大模型在哪一個點上最有希望突破,海洋無疑是第一選擇。
2024年6月,青島印發《青島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6年)》,成為國內首個從政府層面提出發力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城市。
青島致力于打造一個基礎大模型矩陣、N個行業大模型、X個重點應用場景的“1+N+X”的海洋大模型體系,推動青島在新一輪人工智能發展中走在前列。
目前,“瀚海星云”基礎大模型,N個行業大模型中的“問海-海洋環境預報”大模型均已發布。
“瀚海星云”大模型發布
與發展海洋大模型的理念相近,依托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發力垂直領域的大模型,也是青島人工智能產業一個順勢而為的選擇。
從創新奇智“奇智孔明AInnoGC”工業大模型、以薩技術“數智八斗”大模型,到海爾智家HomeGPT大模型以及全球首個橡膠輪胎行業大語言模型——賽輪橡鏈云聊-EcoRubberChat,青島企業已經研發出10余個垂直大模型,目前這些大模型都已投入商業化應用。
山東省日前公布的首批人工智能大模型典型應用案例名單中,青島有三個案例入選,分別是卡奧斯的“基于天智工業大模型的跨行業跨場景融合創新應用”、山東港口集團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港口供應鏈綜合服務的解決方案及實踐應用”、海爾科技的“基于海爾HomeGPT智慧家庭模型的全屋智慧場景解決方案研發及產業化應用”。
此外,青島還有五個工業大模型應用,入選了山東省首批優秀工業領域大模型服務平臺名單。
下一步,青島將聚焦國家級和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突出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社會治理等重點領域,支持行業企業加快智慧家居、智慧金融、智慧港口、智慧城軌、智慧政務等垂直大模型研發升級,打造細分領域領先的行業大模型體系。
除了發力大模型,青島也為越來越智能的AI,著手匹配物理上的硬件。
人形機器人,就是青島的落子。
這一細分賽道集成了芯片、傳感器、軟件、人工智能、通信、機械、材料等諸多前沿技術。
發展人形機器人產業,不僅有利于進一步豐富青島智能終端產品布局,還將助推其他新興產業發展,帶動相關產業鏈加速升級。
優必選人形機器人在一汽-大眾青島分公司的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實訓”
在山東省工信廳發布的《2024年山東省制造業創新中心認定和培育名單》,由海爾牽頭的山東省服務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由海信牽頭的山東省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均成功入選。
根據青島去年已發布的產業行動計劃,青島將聚焦“3+2+4”產業發展路徑,通過突破“大腦”“小腦”“肢體”三類關鍵技術,發展基礎版、功能型兩類重點整機產品,做強傳感器、執行器、控制器、動力能源四類關鍵部組件,來培育壯大人形機器人產業。
03
完善產業發展生態
當越來越多產業領域應用AI,就需要建立起一個能夠滿足企業“AI生存”需求的產業生態。
青島瞄準當下大模型對算力資源的高需求,統籌布局智算中心、按需部署邊緣計算中心,打造集通算、智算和超算為一體的算力支撐體系。
中國聯通(青島)智算中心
目前青島算力總規模持續增長,賦能企業數量超3.6萬家。同時,青島統籌調度算力資源,加快形成全市算力“一張網”。
政策扶持也是產業生態的重要一環。青島每年將發放總額不超過2000萬元的“算力券”,支持企業購買算力服務,按照實際支付算力費用不超過20%的比例,給予企業最高100萬元補貼。
對人工智能產業急需的各類人才,青島一方面加大人才引進的支持力度,從薪酬補貼、獵聘補貼、按薪定才、柔性引才等方面給予企業支持;還拿出專門資金,重點支持在青高校建立人工智能產教融合示范學科專業,加大本地人才的培養規模。
對于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青島雄心勃勃——到2027年,這一產業的營收目標是1200億元。
(記者 孫欣 編輯 趙笛 制作 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