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家青企展示綠色發展新產品、新方案!解碼中國國際環保展“青島力量”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日前,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暨第七屆生態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北京圓滿落幕。作為中國生態環保領域高規格展覽展示平臺和最具影響力的品牌盛會,展覽面積達6萬平方米,成功吸引了國內外近千家展商攜最新技術成果來參展。
山東領軍環保科技展示固廢資源化利用產品
一場盛會就是一個大型的平臺,也是觀察行業發展的窗口。青島作為主賓市,20多家領軍企業和頭部企業分享了綠色發展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新應用等,展示了青島生態環保產業發展成果。在青島主場日活動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生態環保創新基地(山東)推介和招商引資活動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9個項目進行現場集中簽約。面向未來,青島將以展會為媒,吸引更多企業走進青島、投資青島,用好上合組織生態環保創新基地等平臺促進區域合作,深耕生態環保產業藍海,打造綠色低碳發展“新高地”,為構建中國特色環保產業創新體系提供鮮活的區域實踐樣本。
綠色工廠、綠色制造的“青島樣板”
全球首列碳纖維地鐵列車、全球首創氫能軌道吊、全國首臺自主研發的干式爐渣處理系統……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朝陽館)4號館,青島24家知名企業攜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等組團亮相,彰顯了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中的“青島力量”。
在青島地鐵展區中,重達800多公斤的碳纖維地鐵列車轉向架構件實物的展出,成功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相較傳統金屬材料車輛,碳纖維列車整車減重約11%,具有更輕更節能、輪軌磨耗更少、運維成本更低等顯著優勢。”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公司主任設計師劉金柱介紹,碳纖維地鐵列車已在青島地鐵1號線投入運營,實現了我國軌道車輛輕量化技術的迭代升級。
青島特鋼以超潔凈鋼的代表產品簾線鋼以及齒輪鋼等鋼制品閃亮登場,通過展示“節能-減排-替代-循環-智能”綠色制造的低碳生產體系,完美呈現了綠色工廠應有的模樣。“我們長期堅持綠色制造和制造綠色雙輪驅動戰略,追求低碳綠色生產,以綠色特鋼產品賦能全產業鏈減排。”青島特殊鋼鐵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孫廣億表示。
青島海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醫廢、危廢裝置的現場展示,凸顯了它在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方面的雄厚技術力量;首創啤酒高濃廢水與市政污水協同處理減污降碳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城鎮污水零碳源投加深度脫氮除磷關鍵技術、生活垃圾滲瀝液濃縮液全量化資源化處置關鍵技術……青島水務集團以科技創新引領行業發展,成為展會上的一抹亮色。
在青島,綠色工廠、綠色制造的“樣板”可遠不止這些。中國國際環保展提供的舞臺讓青島企業全方位展示了逐“綠”前行的成果,從能源的清潔轉型,到工業的綠色升級,再到生活方式的綠色變革,科技創新正引領著綠色發展的未來。
走進展會現場,不僅看到了全球前沿的科技和產品,也能深刻感受到科技與環保完美結合所帶來的無限可能。
青島吉美來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標準化智慧站房模型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駐足觀看,這一智慧運維裝備可以遠程全域感知并主動響應,當監測數據出現異常時能進行智能調度以及自動化應急報警,同時還可實現無人運維。
青島嶗應海納光電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攜旗下多款前沿環保監測裝備、智能解決方案及最新科研成果亮相展會,集中展示了4大系列熱門產品及解決方案。多年來,嶗應深耕光譜技術、大數據分析、環保服務云平臺、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領域,自主研發的多項科技成果已經廣泛應用于嶗應智慧環保產業鏈。
山東領軍環保科技集團攜其自主研發的綠色建材新型產品、環保科技以及再生資源循環產業鏈等創新性成果驚艷亮相,全方位展示其在固廢資源化、環保科技、再生資源產業鏈等領域的硬核實力,吸引了不少前來咨詢的觀眾。
青島環保產業打造新增長極
目前我國生態環保產業已形成覆蓋水、大氣、固廢、土壤、環境監測、生態修復、減污降碳等重點領域的工程、技術、裝備與服務體系,產業營收規模突破2.2萬億元,已成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力軍。
在展會啟動儀式上,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與國內20家重點企業進行簽約,將聚焦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標準制定、認證檢測等關鍵領域、重點方向開展深度合作,青島海發環保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通過簽訂合作協議,我們雙方將在科技研發、政策宣傳、標準制定等多方面開展合作,共同推動生態環保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青島海發環保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市場投資部部長孫素鵬表示,在本次展會上,海發環保能源以“全場景低碳服務專家”的全新定位,向全球展示了覆蓋工廠、學校、體育館、污水廠及產業園區等八大場景的定制化服務體系,引起了國內眾多企業的興趣,他們進行面對面溝通交流,希望下一步能產生實質性合作。
在青島主場日活動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生態環保創新基地(山東)推介和招商引資活動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和青島一道推介創新基地、發布基地環保發展需求、舉行創新基地人才基地授牌儀式等,上合綠色低碳建材服務項目、上合綠色低碳科技成果轉移中心等9個項目進行現場集中簽約,將為創新基地建設注入強大動力。作為國家級的重要平臺,創新基地通過構建“一窗口三平臺”,將在更廣范圍鏈接、整合資源,而這次展會為促進國內外供需對接提供了良好機遇。
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孫吉海表示,建設生態環保創新基地,聚力打造面向以上合組織國家為重點的生態環保國際交流合作、技術創新與產業實踐的旗艦平臺,推動我市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和產品“走出去”,吸引更多創新型企業落戶青島,以國際合作帶動產業發展,將成為我市擴大開放格局、集聚內外資源,加快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
近年來,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動美麗青島建設等過程中,青島實施一系列環境治理專項攻堅行動,為環保產業發展提供持續、豐富的政策環境和市場需求。經過多年培育和扶持,青島大量環保制造業企業、環境服務業企業、資源綜合利用業企業茁壯成長,涌現出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和環保知名品牌,多家企業研發和掌握有機廢氣治理、生態修復、“三廢”資源利用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全省乃至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有效促進青島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動生態環境質量得到不斷改善。
在全球積極踐行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大背景下,生態環保產業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發展期,生機勃勃的環保產業正成為青島經濟發展新的綠色增長點。(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