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躍居全球航運中心第13位 繼續領跑中國北方港口群
到2026年,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初見成效,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7.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600萬標準箱,航線總數達到240條,海鐵聯運箱量突破255萬標準箱,歐亞班列開行規模突破1100列,物流業增加值超過1900億元。
到2028年,青島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和框架初步形成,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
7月11日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5)》顯示,青島力壓日本東京、韓國釜山,由第15位躍升至第13位,繼續領跑中國北方港口群。作為中國北方重要的國際航運樞紐,青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港口在保持業務量穩健增長的同時,積極推進綠色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和創新活力。
國際航運中心是指擁有良好港口物流條件、完善航運服務體系,航運及相關產業發達,在全球航運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全球港口城市。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與波羅的海交易所聯合編制,自2014年首次發布以來,已成為全球航運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評價體系之一。該指數對全球43個航運中心城市進行綜合評價,涵蓋港口條件、航運服務和綜合環境三大維度,下設16項二級指標,為政策制定者、企業和研究者等產業鏈各環節提供參考。
2024年以來,青島將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列入城市發展戰略,青島國際樞紐海港能級不斷提升。新版青島港總體規劃獲國家批復。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7.1億噸、3087萬標箱,穩居全球第4位、第5位,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取得新成效。
按照《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青島正在加快推進強化航運中心規劃引領、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港口綠色低碳發展、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大力發展現代航運物流、加快拓展航運貿易市場、強化航運金融服務保障、促進港產城聯動發展、提升口岸服務功能、提升海事法律服務能力、強化海事人才引進培養、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培育港口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等13項重點任務。按照預期目標,到2026年,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初見成效,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7.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600萬標準箱,航線總數達到240條,海鐵聯運箱量突破255萬標準箱,歐亞班列開行規模突破1100列,物流業增加值超過1900億元。到2028年,青島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和框架初步形成,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
/新聞延伸/
青島再獲國家級試點
部省聯動賦能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近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等單位開展國家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部省聯動試點工作的意見》,青島繼深圳之后成為第二個獲批試點的計劃單列市。
國家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是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的“一號工程”,也是交通運輸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跨領域互聯互通的數據中樞。部省聯動試點工作旨在以綜合交通大數據為牽引和主線,實現部省信息平臺互聯互通,提升地方子平臺精準監管和優質服務能力,滿足國家平臺“指哪打哪、想哪看哪”總目標。
根據試點建設相關工作要求,青島市交通運輸局將重點圍繞視頻聯網、應急調度、監測預警、政務服務、數據底座五大核心任務以及“國際航運經濟運行駕駛艙”“人工智能+交通運輸場景應用”等一批具有青島特色的典型業務場景,加強青島與國家、省級平臺的跨層級數據協同、業務協同,全面支撐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前期,青島市交通運輸局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爭取政策、爭取資金、爭取項目”工作要求,與交通運輸部積極溝通,組織青島市交通運輸局公共服務中心歷時兩個月完成意向溝通、方案編制、評審答辯等申報工作,最終推動試點成功落地青島。
下一步,青島市交通運輸局將以國家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部省聯動試點建設為契機,以業務場景為牽引,在強化數據賦能、創新協同治理、深化智慧服務、推動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等方面持續發力,為打造青島國際航運中心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撐與保障。
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