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5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利庫德集團領導人沙龍的支持率為55%,而看守內閣總理巴拉克的支持率僅為36%。今天,以色列選民將在沙龍和巴拉克之間作出最后選擇。以色列當地政治評論員認為,巴拉克已經大勢已去,投票日最終只會決定他到底會輸給沙龍多少個百分點。
沙龍:保持低調籌備新政府
與巴拉克積極的競選路線截然不同,在民意調查中一路領先的利庫德集團領導人沙龍在大選日前一天已經不再在媒體上亮相,他的競選班子也保持著低調,靜候投票開始。據說沙龍這么做是為了保持已有的成果,不讓選民覺得反感。
與此同時,勝券在握的沙龍已經開始籌備新政府的工作。據利庫德集團官員稱,沙龍5日當天一直呆在特拉維夫該黨總部,忙于打電話和召集圈內人士開會,準備在大選獲勝之后接管政權。
利庫德集團高級官員扎爾曼·舒瓦爾表示,沙龍已經不再需要走上街頭靠抱抱孩子握握手贏取選票了,現在沙龍所考慮的是如何管理國家組織新政府。據舒瓦爾分析,如果大選結果顯示兩人差距并非像民意測驗顯示的那么懸殊,巴拉克有可能繼續擔任工黨領導人,沙龍也愿意與他商談建立聯合政府事宜。沙龍此前就表示,自己獲勝之后愿意邀請工黨入閣,并許諾由巴拉克出任新政府的國防部長,因為他相信“以目前的外部政治局勢看,以色列內部的團結至關重要”。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沙龍能夠成功組成聯合政府,那么他將能夠在國會獲得穩定多數的支持。
以色列分析家普遍認為沙龍會在競選中勝出。以色列《青年晚報》的專欄作家認為,沙龍的勢力已經深入到“以色列政治地圖的中心,甚至開始向左翼力量滲透”。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也承認,沙龍極可能當選總理,并作好了與沙龍打交道的準備。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內閣秘書長阿卜杜勒·拉赫曼5日在約旦河西岸的拉馬拉表示,巴勒斯坦方面愿意同任何繼續推進和平進程的以色列領導人進行合作。他說,巴方不對沙龍在競選口號中的言論進行評判,而是要看他當選后會拿出什么實際行動。他指出,目前是巴以雙方解決最終地位諸多棘手問題的時候了,巴方決不接受重新討論已經達成共識的內容。不過,巴方高層官員同時表示,他們也為形勢繼續惡化作好了準備。
巴拉克:積極參選不言放棄
雖然眾多的民意調查結果一再顯示巴拉克處于劣勢,但這位看守總理仍對前景保持樂觀,不輕言放棄。他反復強調說,只有最后的計票結果才能算數。同時,巴拉克積極展開競選攻勢,在臨近投票的最后一個星期日還走上街頭拉票,爭取能夠最后勝出。
在大選日前一天,巴拉克在刊登于《新消息報》上的講話中語重心長地對以色列人說,對于以色列來說,選民們不僅僅是在選總理,還是在和平與戰爭之間進行抉擇。
一些評論家認為,巴拉克要想在6日的選舉中獲勝,必須爭取以色列籍阿拉伯人的大力支持。以色列一共有120萬阿拉伯人,其中合法選民占50多萬,占以色列選民數的12.3%。在1999年的總理選舉中,95%的阿拉伯人投票給巴拉克,才使他最終獲勝。遺憾的是,自13名阿拉伯人在去年10月的沖突中被以色列軍警槍殺以來,以色列阿拉伯人已表示,將在投票中棄權,理由是巴拉克從當選以來一直忽略阿拉伯人的呼聲,忽視他們的權力。在2月4日舉行的內閣會議上,巴拉克正式向阿拉伯人道歉,希望能在最后關頭扭轉形勢。
除以色列阿拉伯人以外,以色列的正統猶太教信徒也表示不愿支持巴拉克當選,他們認為巴拉克在任期內采取的有關措施企圖將“宗教世俗化”。
盡管以色列媒體普遍認為巴拉克沒有獲勝的可能,巴拉克競選班子經理埃利·戈爾德施密特仍堅持認為,競選并沒有結束,巴拉克不會搖白旗認輸。他表示,工黨黨內所做的民意調查顯示巴拉克與沙龍的差距已經明顯縮小,如果巴拉克能夠在最后關頭爭取到將近兩成至今還沒有表態的選民的話,仍然有反敗為勝的集會。
以色列媒體分析認為,如果大選結果與最新民意測驗相差不遠的話,將是以色列歷史上差距最大的一次選舉,巴拉克也將失去黨內的支持。外界評論說,接替巴拉克出任工黨領導人的人很可能是以色列議會議長亞伯拉罕·伯格。以《青年晚報》周刊認為,伯格“有可能明天就成為以色列政壇舉足輕重的人物”。此外內政部長哈伊姆·拉蒙和外交部長什洛莫·本-阿米也有繼任的可能。吳晨(新華社供本報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