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滬兩市已有200余份年報出臺,透過年報分析,我們發現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普遍較去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為了進一步考察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真實性,記者著重分析了一項對凈利潤影響較大且頗具有“彈性”的指標———非經常性損益。值得高興的是,通過數據比較分析,記者發現與往年相比,除部分ST、PT公司外,靠非經常性損益實現“脫貧致富”的公司開始大比例減少,此外,在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當中,非經常性損益所帶來的影響也已經開始逐漸降低,這表明,2000年度上市公司持續盈利的能力普遍有所提高。
據資料顯示,截至2月28日,在已公布年報的217家上市公司當中,有171家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占凈利潤的比例在20%以下,占79%。而1999年,在這批上市公司當中,非經常性損益占凈利潤的比例在20%以下的僅131,占68.5%(扣除26家新上市公司)。這表明,凈利潤對非經常性損益的依賴程度在下降,上市公司凈利潤的增長主要得力于主營業務的增長。薛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