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消息將國際性花園城市作為自身發展目標的深圳,現在提出將這座城市建成充滿藝術氣息的可居之城。深圳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建筑與環境藝術委員會近日審議通過的《深圳經濟特區城市雕塑總體規劃》,率先全國將城雕納入城市規劃范圍。即將提請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的此部規劃提出,要將深圳建設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現代雕塑之都。
作為公共藝術主要表現形式的城市雕塑,如今已成為城市建設中的點睛之筆甚至一個國家的象征,比如自由女神像就讓人想到美國,魚尾獅就讓人想到新加坡等等。經過近20年的發展,深圳的城市雕塑已在反映特區面貌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涌現了以“孺子牛”(位于深南中路市政府門前,又名“拓荒牛”)為代表的一批優秀作品。但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院的有關專家稱,深圳要成為國際性花園城市,有必要進一步改善深圳特區的城市雕塑面貌,加強城市雕塑的建設,以完善優美的城市景觀,為城市注入深厚的人文內涵。
規劃提出,深圳特區城市雕塑的發展目標有兩點,一是國際水準的現代雕塑之都,二是充滿藝術氣氛的可居之城。規劃提出城市雕塑是塑造都市意象的積極手法,因其自身的藝術性和獨創性,有利于個性化城市特色的形成。通過城市雕塑等公眾藝術形式,還可以為市民提供一個適宜居住、工作的藝術化的優美環境,加強城市的外在吸引力和內在凝聚力。為達到這種目的,規劃提出了四個原則———高藝術水準、高環境效益、可持續發展、公眾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