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縣“造假協會”的這份送禮清單,直觀地向我們展示了老鼠向貓的“進貢圖”,也活生生地展示出護假腐敗群體的“分贓圖”。
制假售假活動嚴重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干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假貨從生產到銷售,中間經過許多環節,哪一個環節被發現,制假售假都能得到有效的打擊。為什么一些地方的制假售假屢打不死,甚至還愈演愈烈?一些地方官員總是擺出這樣那樣的理由,如制假“有利于地方經濟發展”、“制假分子太狡猾,手段太高明”等。固然在打擊制假售假活動過程中有許多客觀困難,但在一些所謂“困難”的背后,有一些腐敗官員、職能部門執法人員的巨大個人利益牽涉其中。
近年來,制假售假活動已經滲透到社會經濟生產和生活的很多領域,凡是有暴利的地方,都能看到“貪貓腐鼠”們的影子。制假售假分子之所以猖獗,從根本上說,是一些腐敗官員和腐敗分子的存在所致。因此打擊制假售假等非法經濟活動,不能滿足于端掉多少制假窩點,沒收多少假冒產品,關鍵還要懲治制假售假中存在的腐敗現象,徹底打掉保護傘。我們注意到,漳州市針對黨員干部護假問題,專門出臺了有關處理意見和規定,也處理了一批違法違紀的護假干部。打假和懲治腐敗要兩手并舉,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另一方面,詔安縣這幅貓鼠同樂圖也使我們再次看到,權利一旦失去監督和制約,必然成為孳生腐敗的溫床。完善、有效的權利監督機制是鏟除貪瀆腐敗的重要保證。各級紀檢、監察部門要切實履行責任,兢兢業業,為維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站好崗。新華社記者(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