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初召開的遼寧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上,鐵嶺市10名代表聯名提出一項質詢案,內容是沈陽市政府無端沒收外埠白條豬的違法行為長達33個月沒有得到有效制止。之后在省政府為此召開的專門會議上,沈陽、鐵嶺兩地人大代表激烈辯論,各執一詞。
此前,鐵嶺一位販豬業戶因在沈陽販運白條豬被罰,將沈陽市動物衛生監督檢驗所告上法庭,官司打得沸沸揚揚。
圍繞鐵嶺白條豬能否進沈陽市場問題,從業戶上訪、法庭辯論,到人大代表提出批評建議、質詢案,法庭內外和兩地政府部門之間爭論竟持續近三年之久。
一紙通告封殺異地豬肉,三頭白條豬引發“官司”
白條豬是一種生豬產品,指宰殺后去掉頭、蹄、內臟的帶皮鮮、凍片豬肉。1998年5月14日,沈陽市政府發布一則《關于白條豬肉進城銷售的通告》,大意是:為保證人民吃上放心肉,從1998年7月1日起,禁止外埠白條豬肉進城銷售;市中心城區或各區縣市場所銷售的豬肉,分別由本市政府和各區縣政府指定的屠宰廠(場)屠宰;違反本通告的,按私屠濫宰等有關規定處罰。
按照這一通告,沈陽市確定市肉類聯合加工廠為城區唯一定點屠宰廠,中心城區所賣的豬肉,應全部出自這家屠宰廠。沈陽有關方面還成立了聯合執法隊,嚴格查禁外埠白條豬肉進城銷售。
1998年7月10日凌晨,鐵嶺市昌圖縣老城鎮春山屠宰場場長王銀山,開車拉了3頭(140.5公斤)白條豬運抵沈陽,被市動物衛生監督檢驗所執法人員張建華、劉維發現,兩名執法員依據沈陽市政府通告,將車上的白條豬當場罰沒,并開具了行政處罰單。
王銀山認為,這3頭豬來自昌圖縣政府定點的屠宰場,還有縣動物衛生監督檢驗所的檢疫證明,哪有被罰沒的道理?在縣畜牧局的支持下,他請時任老城鎮黨委副書記的沈湘吉作代理人,一紙訴狀將沈陽市動物衛生監督檢驗所告上法庭。沈陽市沈河區法院開庭審理,判決王銀山敗訴;王銀山不服,上訴至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中院以適用法律不當為由撤消原判決,發回重審。重審王銀山仍敗訴,再次上訴至市中院,又被判敗訴。王銀山不甘心,又到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訴,今年1月省高院裁定,要求沈陽市中院另行組成合議庭再理。
作為遼寧省的重要農業區,鐵嶺市已成為沈陽等大中城市的農副產品基地,每日銷往沈陽的白條豬1000多頭,約占沈陽市場日均消費總量的四分之一,僅昌圖縣老城鎮就建有10家生豬屠宰場,銷往沈陽的白條豬大多在這里屠宰。沈陽市發布禁令后,鐵嶺白條豬在沈陽橫遭圍追堵截,有時一天就被罰沒上百頭,老城鎮10家屠宰場眼看著支撐不住,相繼歇業,販肉業戶牢騷滿腹。
對沈陽這一做法,鐵嶺籍的遼寧省人大代表1999年、2000年接連在省人大會議上提出建議,要求撤銷沈陽市政府的通告,在均未得到滿意解決的情況下,于今年的人代會上正式提出質詢案,稱沈陽市近3年來無端罰沒外埠白條豬,已罰沒鐵嶺白條豬數千頭,嚴重損害農民利益,這一違法問題為何遲遲未予解決?
一方言讓群眾吃上放心肉,一方稱建立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
發生在沈陽、鐵嶺間的豬肉“官司”,是農副產品基地與城市消費市場之間的紛爭,兩地政府部門都參與其中,且愈演愈烈。
昌圖縣畜牧局局長董俊良憤憤不平:“豬肉供應緊張年代,我們給每戶農民下達養豬指標,送給沈陽工人老大哥吃;如今沈陽人不愁吃肉了,就禁止昌圖的白條豬進城賣,這不是搞市場封鎖嗎?”
原昌圖縣老城鎮黨委副書記、現昌圖縣農業局副局長沈湘吉說,《動物防疫法》規定,動物及其產品憑檢疫證明、驗訖標志出售和運輸。國務院《生豬屠宰管理條例》也規定,國家對生豬屠宰實行定點屠宰、集中檢疫制度,市、縣人民政府有權根據條例規定確定定點屠宰場。來自鐵嶺定點屠宰場的白條豬,經檢疫合格出場,沈陽禁止銷售的做法違反上述法規,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
沈陽市生豬定點屠宰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苗滋茂對此則另有解釋:“沈陽并沒有封鎖市場,只是管住了屠宰和檢疫,市肉聯廠對每頭豬僅收取20元代宰費和6元的檢疫費,至于活豬販運和鮮肉經營則全部放開,特別對外埠活豬始終敞開城門,外地活豬只要經市肉聯廠屠宰和檢疫,均可上市銷售。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為避免病害肉侵入,方便檢疫,都倡導進口活物,限制進口加工品”。他強調,“人是最可寶貴的,保障市民吃肉安全,政府責無旁貸!”
沈陽市畜牧副食局有關人士說,一段時間以來,由于屠宰管理混亂,外埠一些地區業戶不具備檢疫條件也搞屠宰,一口大鍋、兩把尖刀就殺豬放血,污水橫流,蚊蠅亂飛,致使病害肉時常流入市場,嚴重危害群眾身體健康,昌圖縣老城鎮一個鎮就建了10家屠宰場,衛生和檢疫條件很差,對沈陽市民吃肉安全構成威脅,社會各界意見很大。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協委員,多次要求政府從根本上解決放心肉問題。而日屠宰能力達1萬頭的沈陽市肉聯廠,有先進的機械化屠宰線,60多人的檢疫隊伍,卻受到小屠宰場點的沖擊,巨額設施被閑置。經過認真論證,沈陽市政府才下決心確定市肉聯廠為城區唯一定點屠宰場。運行近3年來的實踐證明,對制止病害肉流入市場起到明顯作用。在集貿市場上,印有肉聯廠檢疫大印的豬肉備受市民歡迎。
昌圖縣畜牧局局長董俊良認為,《反不正當競爭法》明確規
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濫用權力,限制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他說:“屠宰是企業經營行為,檢疫是政府執法行為,只要取得定點資格,屠宰就是合法的。沈陽只準他們定點廠宰的豬在市場上賣,這不是行業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嗎?”
雙方論戰還各有充足論據,一個要落實中央關于讓群眾吃上放心肉的要求,維護人民群眾利益;一個要落實中央關于盡快形成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農產品市場體系的精神,反對壟斷和封鎖。
此間有關人士分析,沈陽、鐵嶺兩地相爭一個主要原因,是地方利益在作祟。從政府方面講,生豬在哪兒屠宰,就要在哪兒交稅,老城鎮日均宰殺1000頭豬銷往沈陽,每頭豬屠宰稅10元,一年就是360萬元,對這筆收入,鐵嶺和沈陽兩家誰都不愿放棄,而且生豬屠宰還可以帶動運輸、副食品加工等相關產業,在發展地區經濟、安置就業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從業戶角度來說,鐵嶺的販肉業戶在小屠宰場殺豬,成本費用低,比運到沈陽市肉聯廠能多得十幾元的利潤,因而極力反對沈陽市的做法。
開放市場是大勢所趨,解決市場矛盾應當依法
既要打破地區封鎖,保證商品貨暢其流,又要確保吃肉放心,維護群眾健康利益。其實這原本并不是一對矛盾,開放市場,引入競爭,這競爭就包涵質量的競爭,實踐證明充分競爭才有產品的高質量。靠關門保市場安全,顯然不是個辦法。
遼寧省人大常委會有關人士認為,鐵嶺方面提出的質詢案有其合理依據。只要產品質量合格,就應允許在市場上流通,任何地方都無權封鎖本地市場、限制外地產品進入。解決放心肉問題,地方政府不應把精力放在爭奪“殺豬刀”上,關鍵是要把住檢疫這一關,建立完善的檢疫監督機制。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動物檢疫監督機構派人到牲畜屠宰場點實施同步檢疫,堅決遏制病害肉上市。同時地方政府部門應抓緊制訂落實《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的地方性法規,依法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遼寧省人大常委會農村經濟委員會的王建軍認為,這場豬肉紛爭的實質,反映出落后的生產和日益增長的市場要求之間的矛盾。遼寧省生豬定點屠宰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華立海說,沈陽和鐵嶺兩地定點屠宰場的生產條件和檢疫嚴格程度確實懸殊很大。昌圖縣老城鎮有10家由個體業戶出資建設的屠宰場,規模普遍較小,屠宰設施因陋就簡,從業人員素質低,檢疫設備落后。遼寧省生豬定點屠宰管理辦公室多次到老城鎮檢查,要求他們盡快改善生產條件,嚴格檢疫制度。相對來說,沈陽市肉聯廠的生產條件和檢疫制度較為嚴格。這里有現代化的屠宰流水線,宰殺的每頭豬要經過13個部位、21道環節的同步檢疫,全市病豬檢出率由定點前的0.07%提高到0.49%,近3年檢出的上萬頭有問題的白條豬全部做了無害化處理。
遼寧省商業局局長趙穎奇認為,解決放心肉的問題關鍵還是靠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定點標準和屠宰水平,通過合理規劃布局,在大中城市逐步推行機械化工廠化屠宰,以高質量的豬肉產品,來滿足人民群眾對食品不斷提高的質量要求。
遼寧省政府部門有關負責人指出,解決生豬屠宰銷售中的矛盾,必須嚴格依照有關法律法規,不能對商品流通實行區域限制。沈陽市政府通告中的有關規定不符合市場規律,應予修改,只要符合衛生標準的豬肉,就應允許上市流通。作為糧肉主產區的鐵嶺,要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生豬屠宰和檢疫水平,依靠農產品精深加工開拓市場。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曉曄說,地方保護主義其危害是剝奪了外地企業公平競爭的權利,并導致本地企業處于市場支配的壟斷地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并使地方企業最終喪失競爭能力。這對于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加入世貿組織是極為不利的,因為只有擴大競爭范圍,才能促使企業不斷增強競爭力。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教授馮玉忠認為,市場開放是入世的必然選擇,但市場安全也同等重要,要建立社會公平和商品生產的信用機制,在完善法制、加強執法的前提下,政府部門應進一步轉變職能,盡快學會運用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辦法來破解難題,加快發展。新華社記者石慶偉(新華社沈陽4月1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