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專稿日本為何幾十年來遲遲解決不了其戰爭責任問題?其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由美國軍事占領當局保留下來的天皇和天皇制”。這是比克斯對日本經過15年研究后得出的主要結論之一。
美國當地時間4月16日,新一屆普利策新聞大獎中的傳記類獎項授給了《裕仁與現代日本的誕生》(HirohitoandtheMakingofModernJapan,也稱《裕仁傳》)一書的作者,歷史學家兼大學教授赫爾伯特·比克斯(HerbertP.Bix)先生。
普利策原本是美國19世紀晚期非常有名的記者,也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出版家。20世紀初,他創立了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成就獎,普利策獎。美國所有的主流媒體幾乎都趨之若鶩。
《裕仁傳》好評如潮
4月17日,《紐約時報》就比克斯獲得此獎而發表書評,評論開門見山地指出:“在一項研究有關裕仁天皇在造就現代日本的作用中,波士頓出生的歷史學家、現任教于東京一橋大學的比克斯先生拒絕了(裕仁天皇)已經被接受的形象,在30年代和40年代,天皇不幸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爪牙。比克斯指出,天皇支持對中國的暴行,同意并批準了與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結成聯盟,還為日本在太平洋地區發動戰爭做準備。天皇無辜的神話是由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在日本戰敗后精心策劃出來的。”比克斯還強調指出,日本在戰后對其戰爭責任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本天皇和天皇制的存在。有意思的是,就在1941年12月8日,《紐約時報》發自日本東京報道的標題就是:《1941年12月8日,裕仁很忙碌的一天》。其中引述裕仁的高級海軍參謀的日記寫道:“在接到日本成功偷襲珍珠港和太平洋戰爭的其他一些戰略據點的報告后,他(指裕仁)已經熟知詳情。這一天,他與內閣總理大臣、宮廷顧問和軍方高級領導人會見。”天皇介入戰爭程度,僅此就可見一斑。
比克斯獲獎后不久,美國《洛杉磯時報》也發表評論指出:“對于美國那些主張日本應該對其在戰爭中的罪惡承擔更多有實質意義責任的法律及政治活動家來說,這本書可能會給他們補充新的炮彈。比克斯還披露了美國政府故意對其人民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隱瞞有關裕仁卷入侵略戰爭的情報。(美國)為了使日本成為今天的模樣,美國的衛星國,裕仁被重新置于神的位置,并要求裕仁閉嘴。該書提出的證據顯示,為了在遠東國際法庭避免提及裕仁,麥克阿瑟的高級顧問與日本宮廷里的官員在審判出庭前曾對過口供:‘裕仁根本沒有意識到為日本在海外所作所為承擔個人責任,也從來不承認侵略有罪!
赫爾伯特·P·比克斯是一位歷史學家,1938年出生于美國波士頓。作為美國海軍預備役軍人曾在日本服役過。當越南戰爭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比克斯進入哈佛大學攻讀研究生課程,并專門從事亞洲研究。
應該說,比克斯在接觸到大量的、第一次看到的文獻和材料后,向讀者第一次完整地、毫不掩飾展示了謎一樣的、在位63年的日本天皇裕仁!耙郧皬膩頉]有人把這么一個有爭議的人物清楚地、生動地、完整地展現給人們!薄对H蕚鳌方议_了環繞在天皇周圍的神秘面紗,揭開了日本在進入現代世界時天皇所起的真正作用!对H蕚鳌芬延晒た屏炙构境霭,被認為是一本關于日本已逝天皇裕仁的“奠基性傳記”。
天皇的真相被曝光
對于《裕仁傳》,最讓中國讀者感興趣的可能是有關日本1937年發動侵華戰爭和1941年發動太平洋戰爭時日本天皇所起的作用問題。
此前,人們所得到的印象是,日本對外發動的侵略戰爭并不是由日本天皇發動和掌控的,而是由日本軍部所操控的。根據原聯邦德國(西德)駐日本大使威廉·格雷韋1979年出版的回憶錄《西德外交風云紀實》一書記載,裕仁天皇1975年9月22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還曾暗示:“1941年他在作出災難性決定時沒有自由行動的余地,當時他是受束縛的,而1945年的決定卻不可避免地落到了他的身上,他也無法回避!
比克斯通過非常深入的調查發現,其所得到的證據和得出的結論與上述說法完全不同。裕仁天皇與其顧問和日本政府的要員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皬1931年接管滿洲國(指日本占領中國東北期間所扶植的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到攻擊珍珠港,再到1945年決定無條件接受戰敗的命運,裕仁在戰爭期間都扮演了強有力的、決定性的角色。事實上,甚至在廣島和長崎被原子彈轟炸和蘇聯軍隊參戰時,天皇還非常固執地要把戰爭努力延長下去。”當時日本的《讀賣新聞》也指出,戰時的天皇就是“日本軍國主義和超民族主義的象征”。陳鐵源
左上圖:荷蘭慰安婦在控訴日軍罪行。
左中圖:去年12月,由多國民間團體受害者組織的“侵害女性國際戰犯法庭”對日本天皇裕仁進行審判。
左下圖:菲律賓慰安婦在控訴日軍罪行。
下圖:印尼慰安婦在控訴日軍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