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成為人們談論的一個熱點話題。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不僅關系到經濟能否實現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還關系到我們最終將建立一個什么樣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僅是一項重要的經濟工作,也是一項重要的政治工作。把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上升到如此高度。這恐怕還是第一次。這一方面說明良好的市場經濟運行秩序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了目前的市場經濟秩序存在的問題的嚴重性,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應該說,在市場經濟秩序領域,我市同樣存在著很多問題。去年至今工商、稅務、建委、文化等部門相繼查獲的一批大案要案,就是很好的證明,這也標志著我市的市場經濟秩序整治工作已拉開了序幕。
統計表明,僅去年一年,我市就查辦各類經濟違法違規案件11.5萬起,案件涉及虛開增值稅發票、合同欺詐、假冒海爾等名牌產品、劣質建筑鋼材、有毒大米等各個方面。雖經整治成效明顯,但一些領域的問題仍比較突出。
假冒偽劣商品屢禁不止恐怕是人們感覺最明顯的問題。去年查處的10余起重大案件中,既有用工業油冒充的食用油,摻有人工合成色素的“竹香米”,也有假冒的名牌香煙、黃海感冒靈、名牌時裝等。從關系百姓健康和生命的食品、藥品等生活用品,到高檔消費品和生產資料,假冒偽劣商品的陰影隨處可見。
在人們的交易中,對方遞過一張百元面值的人民幣,不經仔細地察看辨偽就放心收下的現象恐怕不多見了。這一現象的背后,是社會信用水平的低下。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和法制經濟,而日益頻繁的經濟行為正越來越依賴于信用關系。然而現實生活中,合同違約、商業欺詐、逃廢債務等現象正變得非常嚴重。資料顯示,有關部門對全市1.8萬戶與銀行有信貸關系的企業信用情況調查中,A級以上的企業僅占18.7%,2B級以下企業占36.2%,欠息企業7135戶,占38.2%,欠息額高達109.3億元。這種狀況若不改變,市場經濟將不可能得以健康發展。
賬務失真、賬目不實、搞兩本賬,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也在我市普遍存在。去年,有關部門在審計的608個單位中,查處的違規金額即高達39.56億元。對全市的105戶企業的審計中,即查出違規金額9.68億元,其中既有收入不實、成本不實,又有虛增利潤、虛減利潤等現象。
正常納稅行為不被稱道,能偷稅、漏稅、騙匯、騙稅反被稱為高明,這顯然也是一種畸形的社會心態。去年至今,全市經濟案件中,危害稅收征管的案件即有236起,占立案總數的44%,涉案金額2424萬元。還有的生產企業收購貨物出口而虛報自產貨物出口,弄虛作假、偽造報關單或利用虛用發票、虛假進貨、以次充好、以少報多等手段騙取出口退稅的外貿企業也不鮮見。這都極大地影響了正常的稅收秩序。
也許,在建筑行業或與建筑行業有關的領域中出現的質量問題最令人關注。工程招投標中的行業壟斷、暗箱操作及幕后交易并沒有完全杜絕,把工程發包當作謀取私利的手段而最終導致的“豆腐渣工程”已成為陽光下的罪惡。
文化市場中違規的電子游戲、娛樂服務場所仍層出不窮,出售盜版、非法出版物的黑市仍有可能死灰復燃。網絡在給人們創造出一種美妙奇幻的虛擬世界的同時,也滋生出了打著“網吧”的幌子從事非法游戲的丑惡現象,不久前,一16歲女中學生因過度沉迷“網吧”而徹夜不歸以至離家出走的事實,已給“網吧”經營敲響了警鐘。
在全市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會議上,市政府有關領導指出,當前市場經濟中存在的問題,已嚴重影響了社會信用體系,就高層次而言,社會信仰正受沖擊;就低層次而言,則是基本的人際關系的信任危機。同時也反映出,這些年來,我們在市場整治中仍顯得軟弱無力。
市場整治的軟弱無力只能是導致市場經濟秩序混亂的一個方面,其實,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經濟管理體制、拜金主義等不良的社會風氣都是導致目前市場經濟秩序混亂的重要原因。
由于問題的復雜性及嚴重性,做好整頓和規范工作必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抓住突出問題,盡快查獲一批大案要案,才能遏制經濟領域違法犯罪活動猖獗和蔓延的勢頭。應該說,今年以來我市各有關部門相繼查處的一批案件,已預示著市場整治工作已動了真格的。本報記者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