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新一期的《科學》雜志刊登了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探險隊成員喬舒亞·史密斯及其同仁的研究成果報告,根據報告,科學家推測,數億年前,撒哈拉沙漠是眾多生物的樂園。而其中的一個證據,就是科學家在這里發現了一具恐龍殘骸化石。
發現這具恐龍殘骸的,正是喬舒亞·史密斯。據他介紹,這具食草恐龍殘骸化石是在1999年發現的,地點是距開羅西南288公里處的一個綠洲。在這些殘骸中,最大的是一塊前肢骨,長約1.69米,此外還有多塊脊椎骨、肋骨和肩骨。
史密斯表示,根據殘骸可以推測出,這只恐龍重量可達75噸,長度超過30米,高度至少有三層樓房這么高,是目前發現的第二大恐龍。
早在20世紀初,德國考古學家埃內斯特·斯特羅默·賴興巴赫就曾在這里發現4具恐龍化石,從而震驚國際考古界。1944年,盟軍轟炸慕尼黑,4具化石被摧毀。由于斯特羅默沒有留下線索,“恐龍天堂”也成了一個謎。
1999年,史密斯先后兩次深入撒哈拉沙漠。在第二次探險中,史密斯發現了恐龍的殘骸。在它旁邊,還發現了魚類、海龜以及其他食肉恐龍的化石。史密斯由此推測,在數億年前的白堊紀,這里是眾多生物棲息的美麗家園。新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