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艦,原名永豐艦,是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后,為振興海軍、保衛海疆、抵御侵略,于1910年8月15日在日本三菱船所訂購的一艘鋼木結構炮艦。1913年建成下水。
該艦長62.3米、寬8.99米、吃水2.44米、排水量780噸,兩座主機(蒸汽機)1300馬力,兩座鍋爐,雙機雙舵,時速16海里;配備的主要武器有阿式重炮兩門、阿式三磅炮四門、馬式一磅炮2門;載煤量150噸,載淡水量16噸;全艦配兵員108人。
1922年6月23日,孫中山登上此艦,指揮平息陳炯明叛亂。1938年10月24日在武漢保衛戰中,遭日軍飛機轟炸沉沒。該艦先后經歷過“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孫中山廣東蒙難”、“中山艦事件”、“武漢保衛戰”五大歷史事件,是我國近現代革命史的重要實物見證。1997年1月28日打撈出水,開始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