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成了高考的延續 專家抨擊現行考研制度
2001年08月21日 14:45:56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
暑期的北京,大大小小的考研輔導班忙得熱火朝天,考研輔導市場比往年更火爆。對此,北京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王仰麟評價:“除了中國以外,我沒有聽說還有哪個國家的研究生是通過考試選拔的。”
我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由初試和復試兩部分組成:初試5門課程,其中公共課兩至三門,全國統一命題、統一考試,專業課則由招生單位自行命題,最后由教育部統一劃定復試分數線;復試由招生單位自行組織,筆試口試均可。
考過研或準備考研的人都知道,考研拼的是初試,初試拼的是公共課,歸根結底,拼的是分數。復試分數線是錄取與否的主要依據,它包括總分線和每門公共課的單科線,面面俱到的分數標準每年都擋住了不少有專長且綜合素質較高的考生。南京大學法學院97級的一位本科生,大學四年出了不少科研成果,老師都認為是一個做學術研究的好坯子。今年考研,總分很高,專業課成績很高,惟獨英語差一分不夠分數線,慘遭淘汰。
北京師范大學的勞凱聲教授說:“現在的研究生入學考試,考來考去成了外語考試,選拔研究生不是在專業上衡量,而是在外語上做取舍。”
從應試的角度看,專業課要比公共課好應付多了,僅僅兩至三門的考試科目,覆蓋面很窄,能考查的知識有限。而且,專業課試題的范圍和類型一般很少變化,只要多研究以前歷年的試題,再看看本科的筆記,就能考得差不多。田小姐考研時,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到所報專業近20年的試題,從中發現了不少完全重復的題目,一戰功成。因此,在研究生里有個說法,不管考哪個學校,只要你堅持連考幾年,最后80%能考上,尤其是文科。
中國人民大學一位教授認為,如果說現在所有的研究生科研能力都不強肯定是不客觀的,但現在的入學考試確實選拔了一批考試型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生生源質量。這里面有學生自身的主客觀原因,但選拔制度本身存在問題也是一個客觀事實。
一位正在上考研輔導班的男同學說:“我覺得現在考研還比不上高考,這兩年高考一直在改革,越來越注重考查能力,可考研卻還是考那些死記硬背的東西。”清華研究生院副院長陳皓明教授說,研究生選拔應該不同于本科生選拔,本科生選拔考查的是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而研究生選拔是考查學生的創造力和科研能力,這不是通過對幾門課程的考核就能夠解決的。
有關專家的改革建議是:把政治科目放到復試階段考查,外語考試和各個學科都實行類似于現在MBA聯考形式的全國聯考,這個考試相當于一種資格考試;此項考試完成后,把選拔任務交給導師,具備資格的考生向導師提交本科時的學習成績、專家推薦信和自己的研究計劃。同時,高校要提供一個公平并能反映考生實際水平的差額復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