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繼前不久郵政部門將電匯業務“提速”后,近日,市招行、建行先后將個人電子匯款服務內容“升級”,這使得商業銀行與郵政部門之間的電子匯款業務展開大比拼。
多年以前,郵政網絡覆蓋面大,但匯款速度較慢,其中,普通匯款以郵遞方式傳遞匯票,速度與平信相同,而電報匯款傳遞速度雖然較快,但仍要到固定郵政營業點領取匯款;銀行傳統的“點對點”匯票匯款業務,取款人也只能到指定銀行取款。
隨著電子技術手段的進步和銀行網點的迅速發展,1999年初,建行推出了24小時到賬的電匯業務后,各家商業銀行的電匯業務不僅競相“提速”,還拿出了各自的服務措施:從24小時到賬,到“即時到賬”;從“點對點”取現,到聯網網點自由取現;從人民幣無障礙快速匯款,到美元、港幣全國通存通兌,乃至外匯全球匯款“一日通”;從在營業網點辦理匯款到在網上銀行自助匯款……
面對商業銀行如火如荼開展起來的電匯業務,慢吞吞的郵政匯款終于忍不住了,終將電匯業務“提速”到24小時到賬,但這與網點遍布市區的商業銀行來說,卻有著“慢半拍”的感覺。
據業內人士分析,銀行依靠龐大的計算機網絡和電子化的高效結算手段,不僅在速度上要快得多,而且大額匯款的手續費也相對劃算。隨著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需要更快速度、更加便捷的匯款服務,而銀行和郵政之間的競爭將促使其早日成為現實。(賈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