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毒品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我國已經絕跡30多年的毒品死灰復燃,并成蔓延之勢。據國家禁毒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0年,我國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累計達86萬人,同比增加26.3%。吸毒人員男性約占83.7%,女性約占16.3%。吸毒人員大多為青少年,35歲以下的占73.9%。吸毒人員的主要成分為社會閑散人員,占50.6%。”
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的秦伯益教授說:“吸毒已成為全世界的公害。全球每年毒品交易額已超過5000億美元,僅次于軍火交易。”大多數人都知道毒品的危害,但是對此感受最深的還是那些跟毒品最接近的吸毒者,他們一方面飽受毒品的折磨,一方面卻又對毒品欲罷不能。86萬不是一個小數字,并且這還只是登記在冊的吸毒者,保守地估計,中國實際上的吸毒者當數倍于此,這等于一個大城市的人口總和!秦伯益教授說:“吸毒者一旦染上毒癮,脫毒已屬不易,而95%以上的已脫毒者不出半年就又再吸。復吸率如此之高,讓人心寒。”到底是什么讓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掉進了毒品的魔窟,是什么讓他們拋卻了常人的幸福,去尋找那短暫的明知過去后會更痛苦的快感?
來自云南已經有5年吸毒史的明明直言不諱:“其實當一個人吸到后來的時候,不管是身體還是精神都會受不了的。那時候再吸已經沒有什么快感可言了,純粹是一種生理上的需求,是一種身體對毒品的無奈依賴,生不如死。”
復吸是指吸毒者戒毒后又開始多次吸毒成癮,依然用毒品解決問題,在思想、生活、行為等方面又恢復到過去的狀態,甚至比過去更糟糕。復吸的原因主要有身體不適,精神空虛,無所事事,社會壓力,躲避現實,心癮太重,無法控制等等,甚至還有一些人缺少毒資或是財迷心竅而走上販毒的道路,以販養吸。
某戒毒所李所長通過自己多年的幫教體驗說,要想解決復吸的問題還得從矯正他們的心理上入手,多年來的吸食毒品和濫用藥物已經使他們對毒品產生了強烈的藥物依賴性,藥物依賴性是一些精神活性藥物具有的一種特殊神經精神毒性。反復用藥后,這種感受成了一種成癮習慣。只有用一種新的良好的成癮行為代替這種舊的有害的成癮習慣———比如說,讓一個亂丟垃圾的人從內心認識到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把垃圾丟到垃圾箱里才是對的,讓一個整天游手好閑的人改變為認識到用自己的雙手去自食其力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心理上慢慢的淡忘毒品,解決復吸問題。
秦伯益教授指出,如果對吸毒動因作一個客觀細致的分析,就會發現,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基本上都是受害者,大都是15-30歲的青少年,而且不乏良家子弟,因各種原因誤入歧途。真正的壞人只販毒不吸毒,加大打擊販毒的力度對戒毒工作而言,可以起到堵住源頭的作用。要拯救這些失足的青少年,既是挽救他們本人,也是挽救他們整個家庭,更是防止他們再影響別人,危害社會。可見戒毒工作的意義遠比防治一般疾病的意義更為重要,關注并幫助吸毒者群體應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戴勁松(新華社武漢9月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