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和一些剛出道的說,你們玩的那些我十年前就在玩了。我們都不玩了,你們還玩什么?”江南春說的是那些運動營銷、網絡營銷、節目制作、節目交易甚至機場戶外廣告等等,“媒體這行就是得不斷尋找新的形式,我的理念就是――創意――創造你的生意。”
江南春最近公布了他的“大生意”,他新成立的分眾傳
媒(中國)控股公司(FocusMedia)在5月獲得軟銀中國創業投資公司(以下簡稱軟銀)的投資。“投資在千萬美元級別。”江和負責分眾傳媒這個項目的軟銀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余蔚均對具體數字保密。
江坦陳,數千萬美元是分幾期來投,具體要研究幾個即將開展的項目計劃書。“錢多少只是個數字;只要項目好,軟銀將支持到底。”
■ 十年浸淫廣告傳媒
2002年的春節,江南春是在漢源書屋獨自過的;對于這個記帳買單的常客,書屋早為他準備了筆記本電腦和筆,他喜歡在這里消磨閑暇和思考問題,有些文人加小資的味道。
十年前,江已是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的高才生和學生會主席,還辦過詩社,“那時比較激情”。一個在亞太影視公司的兼職品牌策劃的機會讓他接觸到了廣告業,初露鋒芒并由此難以割舍。1994年,港資永怡集團老板為整合旗下公司品牌,出資100萬讓正讀大三的江成立永怡傳播公司來擔此職責,江南春開始創業道路。
1995年的戶外廣告商機使江淘到第一桶金。“如果我當時賭得更大些,現在或許已做到上市公司了。”當年,江和幾個朋友在無錫成立東廣廣告公司,以上海市“燈光改造工程”為例說服無錫市政府在商業繁華地點建立燈箱廣告,“成本只有百萬元,收益卻是六七百萬。而且也改善了城市形象。”江喜歡這種“多贏”的事情,但他并未將此作為事業拓展,如今有所后悔,“戶外廣告當時是最后的暴利”。
其后,江南春成為IT傳媒巨頭IDG上海代表處的首席代表,幫助IDG開拓媒體廣告和會務展覽等;自己的永怡傳播也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IT客戶媒體代理商,份額達90%以上。1998年,江離開IDG,開始謀劃將永怡傳播做成綜合性的代理公司,而非只陷在IT領域。2000-2001年的網絡泡沫期間,永怡傳播成為七家知名的互聯網客戶的廣告代理公司,營業額突破億元。然而,利潤率卻沒有同步提升,“做全案代理是個很累的行業。”江不再堅持自己以往欲和國際4A公司比高的夢想,開始尋找新的起點。
“永怡傳播已經很穩健了,沒想到放手之后,沒我也能做好。”江自嘲以往自視很高。2002年的春節,他來到漢源書屋,涂涂畫畫,一些時常思考的東西在積淀醞釀。
“我經常評論媒體,很多客戶也質疑媒體,覺得廣告打了水漂。”江總結了大眾媒體的三大弱點:一是分眾性不強,這對于只針對高收入對象的一些高檔商品來說浪費很多;二是干擾度高,廣告鋪天蓋地幾乎難以對受眾產生任何記憶;三是關注度不夠,表現形式差。
江很欣賞分眾的概念,并認定這將是個方向,“在2002年春節,我決定自己可以做一個新的媒體。”此后,在永怡傳播公司多了一個項目小組,而江也全力以赴了。
■ 商業樓宇聯播網
2003年1月到5月,上海70多個高級寫字樓的電梯里多了一個17寸的液晶電視,電視播放著名車、豪宅、金融服務以及休閑娛樂信息,甚至有音樂、體育、電影大片的精選。“我們收到很多客戶自己打來的電話,因為他們看到了廣告,也知道誰在看廣告。”江看著每月提升的廣告銷售量很樂。
如今,江的分眾傳媒公司已布下了400多臺液晶電視,據稱已達到日覆蓋80萬人次的分眾傳播網。“這些都是老板、高級白領,平均月入在7000左右的。”江細算了一筆帳,如今整個投入在2500萬,每月做到200萬銷售就可以當年收回成本;如今的廣告時間為9分鐘,每天循環播放80次,一周換一輪廣告;按照電視臺30秒廣告一周收費20萬左右,而江的報價為其50%,每月達到銷售額不成問題。“我的受眾人均收入要比電視臺高多了。”江由此將客戶定位在中高檔商品。
商業樓宇聯播網實現了江要克服三大弱點的想法,“分眾性很強,就是針對這些高收入者;其二,電梯里沒別的廣告,沒有干擾;其三,廣告做得精美,很有沖擊力;而乘坐電梯以及等待時間本來就很無聊,好的廣告以及好的信息容易得到關注。”
江的新媒體計劃引起了軟銀的注意。在兆豐世貿大廈的28層,軟銀和永怡傳播的辦公室正好門對門;“他們很早就注意我了。”江每天9點到公司,直到晚上12點有時一兩點鐘才離開,“他們總是看到我的車停在車位里。”余蔚由此對江南春的敬業印象很深。
余蔚稱,軟銀所做的市場研究中顯示受眾對上海商業樓宇液晶電視廣告接受度非常高,而每月不斷增加的銷售使得投資的信心增強。于是,今年4月,雙方開始接觸,一周時間就達成框架。而自己已投資2500多萬的江南春更多看重的是軟銀的多方面幫助。他認為,公司治理結構上有很大提升,軟銀有很多財務、管理的顧問,這為今后公司IPO打好基礎;軟銀的各種資源關系將有助于公司開拓的項目,軟銀的國際知名度對開拓國際客戶也有好處;此外,軟銀還有很強的一些技術儲備,分眾傳媒將自己定義為數字化的戶外傳媒,目前雖然將播放節目的模塊直接集成在顯示器后面,但以后可以實現聯網。江南春強調,這需要更大的資源才可以做,目前不考慮。
軟銀協助江南春在海外成立了分眾傳媒(中國)控股公司,江和創始的另外3人以及軟銀是股東;該控股公司再在香港成立子公司,香港公司在上海注冊的兩個公司分眾多媒體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分眾廣告傳播有限公司是具體的經營實體,分眾多媒體注冊資金50萬美元,分眾廣告傳播注冊資金1000萬人民幣。軟銀派出一人進入董事會組成5人董事會。
■ 新媒體集團夢想
“如果我只做這個商業樓宇聯播網,那很是輕松。”江說,“我還有一系列的項目,因此需要軟銀的支持,而目標則是將公司做成上市公司。”
江南春形容自己是個“理念化的人”,“我以后很適合做個類似首席設計師的角色,而把具體的運作交給別人。”據稱,分眾傳媒的商業樓宇聯播網的計劃將主攻上海、北京、廣州、深圳,7月將在北京發布50幢寫字樓組成的網絡,年底規模達到百幢;明年將共拓展到14個城市,北京分公司已經成立;而江計劃中的項目還有醫院、加油站等聯播網。“以后我可以給客戶一攬子方案,你是汽車廠商,我在高檔寫字樓,在高級娛樂場所,在加油站,在機場等等可以給你做廣告,”江有些激動,“如果一個媒體將中國兩千萬中產階層能全部覆蓋,你說,能不成功?”
江還不忘告誡后來者,“我做的就是壟斷,高稀缺的事情。”他分析道,第一需要先期投入千萬資金,不是所有人能做;其二,高檔樓都搞掂了,后來者做些“爛樓”沒有價值;其三,分眾傳媒的團隊對于廣告、客戶、市場的認知是無人可比的,“我們的高層經營者,一個一個拿出來都是圈子里響當當的”。
據介紹,高層中有此前戶外廣告公司的老總,雜志經營的總經理,而他們到來后薪水會降低,但將獲得期權回報。江南春說,“董事會全票通過,股東兩年之內不分紅,也不套現走人。”公司計劃將所有盈利都再投資做大,最終在兩年內實現5億的年銷售額。據其估計,未來五年中國這個廣告市場為1000億-1500億,其中分眾傳媒市場為200億-500億。對于利潤率,江不愿透露數字,但目前可以超過20%。
“現在4A公司都成了我的朋友,”江笑著說,不再有當年執著于將永怡傳播做大和4A競爭的理想;“全案代理小打小鬧,做到一個階段就需要一個新的起點。
做新媒體雖然累,但心里很快樂。”他不過才30歲,不愁錢花,和另外一批不愁錢花的人希望能做出一個新的事業,他在一個喜歡創意的小資和一個豪賭的資本家之間傾側。
本報記者 丁劍波 上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