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黃影霞 通訊員/穗建宣)
昨日,廣州市召開全市建設工作會議,會議決定下一步要繼續保持對城市建設的高強度投入,其中在明年將投資216億元,為廣州城建史上最高紀錄,大力推進暢通便捷、藍天碧水、青山綠地、市容美化四大工程,努力營造“兩個適宜”的城市環境,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
省、市領導林樹森、張廣寧出席會議并在會上講了話。
3年打通56個交通阻塞點
全力推進大型交通樞紐設施建設。按照國際一流標準,加快新白云國際機場建設配套,使之成為現代化航空樞紐港。進一步完善黃埔港區、新沙港區,加快建設南沙港區,將廣州港建設成為華南地區的現代化海運樞紐港。已確定在番禺鐘村建設亞洲最大的鐵路客運站,這是廣州市繼新機場、南沙港之后的又一大型交通樞紐工程。要盡快啟動這項工程的建設,并以新火車站為龍頭,展開道路交通銜接配套工程的規劃建設。
用3年時間打通目前市內的56個主要交通阻塞點,并盡快完善中心城區的交通配套設施,改善交通管理指揮系統,使中心城區與外圍交通暢順便捷。
同時展開多條地鐵線路的建設,續建三號、四號線和廣佛線;開工建設五號線;同時組織力量,做好六、七、八號線的前期工作,盡可能提前實施六號線建設。
積極推進軌道交通系統建設。修改后的《廣州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已于最近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批立項,規劃到2010年,投入400億-500億元建設軌道交通,力爭建成200公里左右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同時,要積極推進廣佛、廣珠軌道交通的建設,構筑起以高快速道路與快速軌道為核心的都市圈“雙快”交通體系。
2007年全市禁行摩托車
加快推進城鎮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全力以赴,在盡快完成正在建設的西朗等四大污水處理系統和截污管網體系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獵德污水處理系統三期、大沙地污水處理系統工程、白云區北部地區污水處理系統以及番禺、花都、從化、增城和全市萬人以上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逐步完善市域污水處理設施體系,確保老八區生活污水處理率2004年達到70%以上,2006年達到100%,番禺和增城也要達到60%-70%。
抓好大氣污染和城市噪聲治理。要重點加強對65家重點工業企業廢氣污染排放達標與排放總量控制,狠抓工業污染大戶的治理;產生油煙污染的餐飲企業,必須安裝符合國家要求的油煙凈化設施,保證達標排放;加大對機動車排氣污染的整治,逐步提高并嚴格執行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實行新車高標準準入制,降低汽車尾氣對空氣的污染,公交車、出租車一定要達標排放;限制摩托車行駛范圍。會議同時提出,2007年全市禁行摩托車。
3年內人均公共綠地12平方米
從今年起,要用3年的時間,全力推進“青山綠地工程”,新增綠化面積119平方公里,力爭到2006年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以上,逐步完善外圍生態圈、交通綠化走廊、城市綠化景觀和中心綠地體系,構建與城市發展相平衡的多層次、多功能、多類型、網絡式的生態綠化系統,使綠化水平全面達到或超過國家園林城市的標準,逐步實現“森林圍城,城在林中”的目標,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
高起點開發建設新城區
當前,南沙的開發建設,首要的任務是加快建設以高、快速路為骨架,以鐵路、地鐵、航運為支撐的綜合交通體系,確保南沙交通的高效、快捷。其次是加強區內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按歐洲標準制訂南沙地區環境保護標準和生態建設規劃。開發建設必須以中低強度為主,嚴格控制瀕臨珠江、水道、河涌等濱水地區,突出濱海景觀特色,以保證南沙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要以廣州國際會展中心為核心,加快會展中心周邊展覽環境、道路系統等配套設施建設;以現代會展業為龍頭,帶動琶洲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會展中心周邊環境和河對岸員村江景很不協調,要加大整治力度,拓展周邊交通,綠化江岸,改善環境,使之相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