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和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吸引著國內資本紛紛前來。“青島以外都是外,外資內資都是資”的招商引資理念,使青島在吸引跨國公司目光的同時,也開辟了對內開放、引進內資的嶄新空間。
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利用內資項目超過1800個,實際利用內資超過140億元(屬地化統計后新
口徑),同比均有大幅增長,年初確定的全年實際利用內資150億元的目標可以確保完成。
最大亮點:“重量級”項目紛至沓來
與往年相比,今年我市利用內資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單體項目投資規模增大,全市引進千萬元以上內資大項目459個,實際到位內資91.3億元,其中億元以上大項目達61個。令人振奮的是,青島引進的內資企業多是大名鼎鼎、實力不凡。中石油、中石化、上海寶鋼、一汽等80多家國內著名大企業、大集團都已經在青投資,有寶鋼剪切中心、中石油特種設備、中國電信、大慶
B
OPP、山水水泥、山東光明輪胎等投資過億元的“重量級”項目,更有中石油原油儲罐、中石化天然氣、萊鋼建設、一汽、中遠等總投資超過10億元的“超重量級”項目。日前,總投資近億元的德隆農資超市項目已在我市正式啟動,這一項目拉開了德隆集團在青系列投資的序幕。近年來,像德隆這樣的知名民營大企業越來越看好青島,北京華普、東方集團、廣東香江集團、四川新希望集團、上海復星、江蘇蘇寧家電、山東泛海集團等多家民營企業“大鱷”都紛紛搶灘島城,在電子、機械、乳業、醫療、家具制造等多個領域施展身手。
全新局面:投資領域全面開花
無論是投資主體、投資領域,還是投資形式、投資規模,國內資本的進入可謂是異彩紛呈。據不完全統計,從1999年開始,外地來青投資累計超過500億元。從地域上看,內地絕大多數省市自治區在我市都有投資合作項目,資金來源十分廣泛。從合作方式上看,既有獨資、合資、合作,也有兼并、收購、租賃,還有技術入股、成果轉讓、協作配套等。從基礎的加工制造業、房地產、餐飲娛樂業起步,青島的內資引進已逐步形成了全新的格局,在青島這方“福地”發展的內資企業已經初步呈現出全方位、寬領域、高層次的特點。
據統計,紛涌而至的內資分別投向電子家電、信息產業、化工、建材、機械、服裝、能源等工業項目,旅游、房地產、商貿流通、基礎設施等三產和農業種植業、養殖業等。在這股投資熱潮中,服務貿易領域成為強力磁場,引進資金占到了實際利用內資的一半以上。沃爾瑪、家樂福、佳世客、百安居、歐倍德等外資商業巨頭雖來勢迅猛,但并沒有嚇退實力雖難以相提并論的國內同行,上海聯華、華潤萬佳、北京國美、蘇寧電器、東方家園、江蘇陽光百貨、天津家世界等紛紛“扎堆”青島,與外資“老大”一搏高下。另外,深圳發展銀行、浦東發展銀行、泰康保險、華泰保險、中信證券、湘財證券也都在青島設立分支機構或開展了相關業務,金融服務機構不斷聚集。傳統的旅游、房地產、餐飲、物流、教育等行業繼續扮演著吸引內資的重要角色。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國內企業對參與我市國有企業改組改造、城市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也表現出了濃厚興趣,山東勝利股份投資碼頭建設、深圳天健股份投資膠州公用設施、河南許繼電器投資青島熱電等項目已經啟動或完成,新希望集團、復星科技、德隆集團、湘財證券等已開始啟動對青島城市燃氣、水務、醫療機構等合作項目的前期考察。
環境引力:要資金,更要信任和信心
無論是國內客商還是外商,青島能夠吸引他們的不僅僅是區位優勢、基礎設施、市場空間,同樣重要的是青島人的熱情服務。近年來,青島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引資環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對內開放和國內招商工作,通過聯席會議制度、協調會等制度,在協調重大事項、政策研究、重大活動組織、重大項目引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施“五項工程”、創建“四型機關”已經成為重要的行政特征和青島投資環境的獨特魅力。通過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推進服務型政府的建立,為外來投資者提供了快捷、方便、優質的服務。各部門著力在行政效率、規則意識、透明度、全程服務等軟成本方面幫助外來企業降低了商務成本,通過功能優勢取得了工作主動,依靠優質服務獲得了投資回報。近期,作為主管部門,市國內經濟合作辦公室在借鑒上海、杭州、蘇州等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樹立青島要抓住的不僅僅是個體的企業實體、企業資本,更是各地客商對青島的信心和信任這一理念,擬重新修訂有關全面推進對內開放等方面的意見,其核心思想就是為外地資本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投資和發展環境。
聯動效應:以內引外造就大開放格局
隨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作為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山東半島的龍頭,對內開放已經成為青島全方位開放的另一翼。國內投資商聚集青島,不僅帶來了雄厚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優秀的人才、領先的管理、廣泛的信息,而且促進了我市企業的資產重組,產業結構調整,盤活了存量,增加了就業機會、稅收和財政收入,加快了商業零售、房地產、汽車銷售等多種行業的發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出口形勢嚴峻、壓力巨大的情況下,國內招商為全年外貿出口任務的完成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今年引進的中國糧油、上海埃力生、萊鋼國際貿易、山東常林集團、濟鋼國際物流等專業外貿進出口公司,擴大了我市外貿出口的主體;一批外向型國內大企業已經成為我市外貿出口的新增長點。
內資項目的進入為青島吸引外資也創造著機會。國際知名大企業在選擇國內合作對象時,非常注重國內企業的實力、信譽、團隊、發展潛力等因素。正是因為有了中石化、中糧、寶鋼、中遠、萊鋼、埃力生等一批國內知名大企業的入駐,才為吸引韓國浦項、大宇造船、日本新日鐵、德國西馬克等世界500強培育了良好的招商載體,韓國科技城、三菱水泥中轉中心等一些“中中外”項目已正式啟動。
據市經合辦透露,明年我市將以國內知名大企業、百強民營大企業、行業龍頭企業為重點,創新招商工作方式,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投資情況說明會、經濟合作項目推介會、經貿合作洽談會,以及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網上招商等形式,繼續推進以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和西安等為中心的“四大板塊”招商促進活動。圍繞發展三大特色經濟、建設四大基地,特別是著眼于產業鏈條和產業集群的形成,在電子家電、石化、鋼鐵、造船、汽車及零部件、港口相關產業、新材料等領域,大力引進國內知名大企業;通過內資大項目的引進,積極培育新的招商載體,努力促成一批中中外項目。本報記者本報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