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最后一天,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在校園內舉行了考前宣誓反對作弊的活動。這已是我省8天之內第三所以宣誓形式向考試舞弊行為宣戰的高等院校。此前,2003年12月30日和12月24日,河南財經學院文化傳播系和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分別舉行了考前宣誓和誠信簽名活動,反對在即將到來的考試中作弊。
2003年12月27日媒體報道,教育部緊急通知要求嚴剎高校作弊歪風;緊接著,教育部又出臺新規定:要求從2004年開始,凡是參加全國普通高考的學生都要簽訂一份“考試誠實守信協議書”,只有簽訂了這份協議書才能參加當年的普通高考。
考試不作弊是天經地義的事,現在大學生竟然要以“宣誓、簽名”等行動來表白不作弊的決心,社會上一些專家甚至還提出盡快制定《考試法》來規范考試舞弊行為的想法,可見考試舞弊現象如今在大學校園內猖獗的程度。
“考試舞弊行為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是社會上人們誠信的缺失在校園內的真實反映。”河南財院徐老師說,考試只是考查學生的一種手段,它可以促使學生在復習中使學過的知識更系統、更完整,在大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但考試不是考查學生唯一的手段。如果大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甚至為了過關,考試夾帶或替考,那就背離了其進入大學學習的初衷,其個人的綜合得分包括誠信品質必然會大打折扣。
鄭大公共管理學院也是將宣誓活動視為該院本學期誠信教育活動一項重要內容進行的。之前,針對部分大學生誠信意識缺失的現象,他們已通過報告、討論、辯論、小品表演等,有針對性地組織了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
兩所學校考前搞的這種活動究竟能不能對大學生起到約束作用?昨日,接受采訪的幾所大學的學生對此發表了意見。表示反對的同學說,不論是搞宣誓活動還是進行簽名,它們都不具備強制約束力,對那些不愛學習又想取巧過關的人來說,它不會起什么作用。表示贊同的同學則認為,這種形式很好,它對改變部分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狀有促進作用。對新一代大學生來說,誠信教育太重要了,有的學生說,國家助學貸款推行多年,遲遲開展不好,部分原因是銀行對學生誠信態度有疑慮,要想重塑大學生形象,各種富有實效的誠信教育絕不能少。
面對考試舞弊現象,除了加大對違規學生的處理及加強對大學生誠信、責任感的教育外,我們的教育部門是不是也應在課程設置、考試制度、評價體系上與時俱進,做些必要的改革。不少大學生舉了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例子,由于這項考試的結果直接關系著大學生能否拿到學位證書或找到理想工作,所以大學生從踏入校門起,就把大量時間交給了英語,但是,目前大學英語教育重語言理解的功能多于其實用功能,大學生即便投入大量時間在其中,最終也未必是人人都能過關,于是,四、六級考試前遍尋“槍手”等行為的出現也就不奇怪了。學生們說,這種狀況時間一長,影響其系統學習專業課不說,對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也不利。
(王曦輝 實習生 劉力
李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