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任何行為都同他的利益追求密不可分,行為與利益之間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性。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全面了解工作對象的行為動因根源、思想行為的特殊性、思想變化的幅度、真實的思想狀態等,并且積極探索并認真遵守利益行為規律,善于從人的動因上去把握工作對象的思想動向,主動滿足他們合理的物質利益、精神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需求,才能從根本上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要講科學性。現代心理學、行為科學等從不同側面對人的行為動因作了科學的揭示,一個人的任何行為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為了滿足某種需求和愿望,沒有需求和愿望不可能形成人的主觀動機,也就不可能產生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行為。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充分認識和重視人們的現實需要和合理利益需求,從利益動因上去分析把握解決問題,才能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才能夠真正把握工作對象思想變化及行為產生的根源,從而掌握他們的思想行為演變過程,才能夠科學制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合理選擇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從而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性。
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強有效性。需要、動機、行為的規律決定著人的思想行為本能地指向利益目標,這是普遍性。但是,每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價值取向,又決定著他追求什么樣的利益最有意義,獲取什么樣的利益最有價值。也就是說,行為主體的價值觀念、價值取向直接影響到利益取向,而且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利益誘惑,從而使人的思想行為表現出特殊性。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運用價值取向影響利益取向的規律指導思想政治工作,重視對人的價值觀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正確處理義務、貢獻與個人利益的關系。充分尊重他們與其實際思想認識水平相對應的價值觀,主動滿足他們合理的利益需求,做到實事求是,不搞空頭政治和精神至上。
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針對性。人的利益追求是多種多樣的,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不同層次的人或同一層次不同個體追求的利益目標都不盡相同,這主要是由于各自所處的客觀環境、地位和現實條件決定的。如普通群眾比較關心吃穿住用、生老病死等現實生活問題;科技工作者比較關注科技進步與自我價值的體現;農民比較關心年年糧食有個好收成、好價錢;大學生們比較關心的是學業有成、畢業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等等。不同的行為主體在實現利益前后,或者利益思想受阻,達不到特定目標時,思想變化幅度和行為烈度也會表現出很大的不同。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方面要善于把握不同的人在特定利益目標面前表現出的動機強度、思想變化幅度和行為的烈度,才能抓住思想矛盾最突出的個體,有針對性地做好其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對不同對象,應側重于不同的方式、方法,如對普通群眾應側重用與其利益目標相近的物質利益進行激勵,而對黨員干部應側重用精神、政治利益進行激勵,這樣才能對癥下藥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要具有可信性。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了解人們在特定利益目標面前的主觀態度和價值取向,摸清工作對象的真實思想狀況,樹立服務意識,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真心實意地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積極、熱情、公平地解決各種現實問題,如常見的工作分配、工資待遇、職務升遷,困難職工和困難群眾的生活保障、失業下崗職工的就業再就業等等,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可信性。
思想政治工作要具有預見性。政治思想工作者要關注重點人的思想行為。這里的重點人是指心理上渴望獲取利益目標,并且預期非常強烈的人,他們一旦受挫,利益目標實現不了,思想矛盾就會迅速激化,產生過激行為,從而引發各種社會問題。同時,一定要關注那些處于利益臨界點的人,要隨時跟蹤,及時靠上做思想政治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另外,要注意觀察和發現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可能引發的新矛盾、新問題、新動態,見微知著、防微杜漸,把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