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前召開的青島市計劃、改革、物價會議上獲悉,青島市2003年的經濟形勢比預期的要好,據估計,2003年可實現GDP177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8%,是近8年來的最高增幅。國民經濟呈現出速度與質量、結構、效益、后勁相統一的良好發展勢頭。
那么,2004年青島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思路是什么呢?青島市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馬澤信心十足地對記者說:關鍵性的歷史機遇就在2004年,我們要善于抓住機遇。馬澤認為,經過幾年的發展,青島市已具備了歷史性大發展的條件,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三點布局(青島、黃島、紅島為支點)、一線展開(濱海公路為沿線)、組團發展(瑯琊、膠南、紅島、鰲山、田橫為5大組團)的大城市格局已初步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已初步形成,迎辦奧運會帆船比賽、建設半島都市群和半島制造業基地帶來了難得發展機遇。再努力一二年就可能上一個大臺階。另外,從國家的產業政策來看,對青島市的造船基地、大煉油、汽車等重大項目也帶來了較好的發展機遇。青島市必須充分利用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有利因素和國內外產業整合轉移的機遇,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圍繞“電子家電、石油石化、汽車機車、集裝箱造船和新材料”四大產業基地的建設,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推進產業重點項目,積極培植產業集群,提高制造業水平。
馬澤認為,大發展面臨的是大調整,這不可避免要遇到一些問題,有幾個突出問題應引起重視。如體制上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政府的企業行為偏多,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資本退出步伐不快,投資體制不完善等方面;結構調整上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產業集群化程度低,第三產業比重不高,消費和出口拉動作用不明顯等方面。必須在發展中加快調整。2004年青島市將從10個方面做好工作,完成GDP超過2000億元,增長13%的預期計劃指標:一、推進產業集群和制造業基地建設,構筑現代大工業體系。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擴大進出口貿易。三、全面實施奧運項目,推進城市大環境建設。四、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加快發展縣域特色經濟。五、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加大消費的拉動作用。六、深化改革,創新體制,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七、推進科教興市,增強城市綜合創新能力。八、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九、切實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維護經濟和社會安定。十、堅持統籌兼顧,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王文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