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月11日,在馬來西亞沙撈越猩猩康復中心,一只猩猩懷抱幼崽休息。新華社/路透
據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
地球上現在還生活著多少類人猿,人們無從知曉。在類人猿的主要棲息地———西非赤道國家加蓬和剛果(布)的原始森林里,研究人員發現,黑猩猩和大猩猩居住的洞穴數量過去20年中減少過半。而人工環境下的類人猿,境況也不樂觀。專家警告說,如果繼續下去,30年后類人猿將瀕于滅絕。
據估計,目前地球上80%的黑猩猩和大猩猩生活在加蓬和剛果(布)的原始森林里。1998年至2002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學家彼得·沃爾什一行對這些地區的黑猩猩和大猩猩洞穴進行了實地勘察。2003年4月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黑猩猩和大猩猩的洞穴數量在過去20年中減少了56%。專家擔心,如果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33年后,黑猩猩和大猩猩數量將再減少80%,從而使這一物種瀕臨滅絕。
沃爾什等人認為,類人猿數量銳減原因有二:一是長期以來,當地商業狩獵和亂砍濫伐行為有增無減,類人猿生存空間不斷遭到破壞;二是在當地居民中暴發的埃博拉出血熱開始侵襲類人猿。
2003年5月,美國韋恩州立大學分子生物學家古德曼提出,應該把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歸入人屬,因為黑猩猩編碼功能基因的遺傳信息與人極其相似。而10年前就有動物保護組織提出,類人猿應享有最基本的“人權”:生活不受侵犯,身體不遭殘害,個性自由發展。他們認為,類人猿的社會行為和感情很像人類,并具有相當高的智力,因此不應被當作實驗品,不應送入動物園供人觀賞,它們應回歸自然的生活空間。
盡管對類人猿是否應該享有“人權”的問題還存在很大爭議,但保護類人猿使其免遭滅絕已成共識。沃爾什等人要求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大猩猩和黑猩猩由“受威脅物種”提升到最高一級的“受嚴重威脅物種”。他們建議非洲國家設立更多保護區,杜絕狩獵活動。他們還呼吁發達國家為保護類人猿提供資金援助,希望美國和歐盟分別拿出1000萬美元,用于對埃博拉病毒傳播進行實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