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提出建立制度反腐體系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集這些年各地制度反腐之大成,明確提出“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這一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最大特點是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簽署第一部《聯合國反腐敗公約》
2003年12月10日,墨西哥國際反腐會議上,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和監察部副部長屈萬祥代表中國政府在《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上鄭重簽字。第一次在一年中公開報道了13名省部級腐敗高官的查處情況
公開報道的這13名省部級腐敗高官,其中有3名正省部級。他們是原貴州省委書記劉方仁,原河北省委書記程維高,黑龍江省原省長、原國土資源原部長田鳳山。同時,這13名省部級腐敗高官,除1人為非黨干部外,其余12人中有11人已被開除黨籍。第一次在通報中公開表揚舉報人
中紀委2003年在對程維高案的通報中,第一次公開并肯定了郭光允的舉報行為。起草了第一部黨內監督條例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是我們黨建黨82周年、執政54年來制定的第一部黨內監督條例。第一次將臨時巡視改為專門巡視2003年建立的5個中央巡視組,是專門的巡視機構和專職巡視隊伍,在多名經驗豐富的省部級領導干部帶領下,已經分赴貴州、湖南、吉林、江蘇、甘肅、海南、四川等省進行巡視,加強了對省級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監督。第一次明確改革“條條”監督中的“三個不再”
目前對“條條”監督的進展可概括為“三個不再”:隸屬關系,不再受同級黨組領導;領導人員,不再從所在單位產生;巡視對象,不再包括委、部這些“條條”部門。第一次把嚴重損害群眾切身利益問題明確為糾風的重點
2003年2月,吳官正在中紀委第二次全會的報告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以解決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嚴重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為重點,加強綜合治理,從改革入手深化糾風工作”。
在這個思路的指導下,減輕農民負擔穩步推進,治理公路“三亂”成果鞏固,糾正醫藥購銷中的不正之風工作不斷深入,治理教育亂收費初見成效。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黨政部門報刊散濫,利用職權攤派發行的不正之風,經過堅決治理,取得顯著效果。群眾對反腐倡廉的滿意度第一次超過半數
據中央紀委連續8年進行的隨機抽樣、直接入戶的黨風廉政建設問卷調查結果統計,2003年群眾對反腐倡廉工作的滿意度第一次超過半數,達到了51.9%,而1996年群眾對反腐倡廉工作的滿意度為32.8%,幾年間提高了不少。李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