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西南地區流行服用中草藥和藏草藥,并且不少人認為這些草藥無毒副作用,選藥較隨意,服用時有人甚至自行加減劑量。西藏軍區總醫院的杜颯英主任醫師等專家告誡人們說,這是個誤區。
杜颯英說,人類最早的藥學文獻《神農本草經》就明確指出“是藥三分毒”,并據毒性強弱將365種中藥分為大毒、常毒、小毒等類別。
“由于草藥來源于大自然,一般人認為沒什么毒副作用,其實它和西藥一樣,有治病的功能,也有致病的危害。”她說,如部分含生物堿類的草藥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含毒蛋白的會損害消化系統。尤其是含汞類藥水銀、輕粉、朱砂、鉛粉、雄黃等成分的中草藥,有較強的腐蝕刺激作用,會使人體內部失去平衡。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擅自加減藥量有可能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杜颯英說,藥物劑量是醫生根據患者年齡、體重、病情而定的,不能隨意增減。大劑量的馬前子能使人肌肉關節僵直;過量的川烏、草烏能導致抽搐驚厥癥;就連被人們普遍“看好”的“六味地黃丸”也只適用于腎陰虛患者,而腎陽虛患者不宜服用,即便是腎陰虛患者,若大劑量服用也會產生“滋膩”副作用,造成腸胃功能下降,從而損害健康。
另外,杜颯英主任醫師提醒人們,草藥也會引發過敏反應。如含有穿心蓮、雙黃連、魚腥草、紫珠草、烏賊骨、羚翹等成分的藥,都可能引起過敏休克。所以,服藥后一旦出現瘙癢、發熱、紅斑、胸悶、氣喘、全身不適等癥狀,應立即停藥就醫。賈立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