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 經過我國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 S
ARS病毒滅活疫苗19日獲得國家批準進入Ⅰ期臨床研究,不久將首次進行人體臨床研究。我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批準
S ARS疫苗用于人體臨床研究的國家。
這一成果對于預防和控制非典型肺炎疫情,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是我國防治非典科技攻關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我國在
S ARS疫苗研制領域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疫苗最終獲準上市尚需時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根據已進行的動物實驗結果,特別是恒河猴猴體實驗的結果,疫苗在安全性方面尚未顯示出明顯異常;此外,我國及世界上以往滅活病毒疫苗的使用經驗也顯示出,該疫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是,盡管疫苗的研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仍需要進行嚴格的臨床研究和安全性評價。因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經過慎重研究,決定批準這個疫苗進行Ⅰ期臨床研究,以評價其在人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隨后根據Ⅰ期臨床研究的情況,再考慮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據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介紹,2003年SARS疫情發生后,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科技攻關組按照黨中央、國務院“依靠科技戰勝非典”的重要指示,緊急啟動了
S
ARS病毒滅活疫苗的研制工作。連續9個月來,臨床醫師、科研人員和疫苗生產企業全力以赴,通力合作,克服了生理、心理和技術上面臨的多重挑戰,冒著可能被感染的危險在封閉的生物安全實驗室內加班加點,采集病人樣品,分離培養病毒,建立動物模型,確立生產工藝和質控標準,終于完成了
S ARS疫苗的臨床前研究。
新聞
背景
滅活疫苗是一種
失去活性的病毒
我國自主開發研制的 S ARS病毒滅活疫苗已獲準進入Ⅰ期臨床研究。
談到滅活疫苗,顧名思義,實際上就是一種被殺死的病毒,將其輸入人體,既不會使人染病,又可以促使人體產生抗體,抵御病毒入侵。
科學家發現,人們在感染了某病毒后,大部分可以通過調動自身免疫力抵抗病毒獲得痊愈,而且以后往往不會再受到這種病毒的感染。那么,如果我們能夠模擬人體的這種“保護性反應”,不就可以防患于未然了嗎?
經過反復試驗,科學家發現,利用化學、物理或者簡單加熱的方法,就可以使某些病毒失去在人體內生長復制的能力,但卻仍然保留了足以激發起人體免疫系統“保護性反應”的特性。于是,科學家將這些完整病毒殺滅后制備成疫苗,并稱之為滅活疫苗。新華社記者張曉松(據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