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圖:這是歐洲航天局繪制的“火星快車”探測器的電腦圖。
核心提示
美國“勇氣”號火星車仍在火星上探索生命跡象時,歐洲航天局1月23日宣布,歐洲“火星快車”不辱使命,已經確證這個紅色星球表面存在冰凍水。這是迄今為止火星有水的最直接證據。
火星確有冰凍水
在歐洲航天局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火星快車”探測器項目負責人維托里奧·福爾米薩諾說:“我們已經確認在火星南極地區存在水,不過它們不是液態的,而是冰凍水。這些冰凍水部分裸露在火星表面。它們并沒有被由二氧化碳凝固形成的干冰全部覆蓋。”
冰凍水終年存在
“火星快車”尚未探測出這些裸露的冰凍水的儲量,專家也不清楚這些冰凍水是長期存在于火星南極,還是以不固定形態存在。一些科學家說,火星現在是夏末,其南極表面仍然出現冰凍水表明它們長期存在。畢伯林也說,所有跡象顯示,新發現的冰凍水為終年存在,不隨火星夏冬季節更替而消失。
過去可能有液態水
人類對火星的探測已經持續40多年。對火星是否存在液態水的問題,相關證據都不足以作出結論。
通過分析“火星快車”探測到的數據,科學家發現火星表面有許多被水侵蝕的痕跡,這說明火星表面過去可能存在大量生命賴以生存的液態水。本版圖文均據新華社
專家“解讀”火星新發現
人類首次在火星表面發現水意味著什么?這一發現為何引人關注?記者為此采訪了兩位中科院專家——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陳均遠和國家天文臺的趙復垣。
趙復垣認為,火星表面水的發現成為“關鍵一步”,“其科學上的意義怎么估計也不過分。”
陳均遠認為,水不僅是生命的組成部分,而且是生命的生存“空間”。“這給大家以信心,太陽系中可能存在過其他的生命過程。一句話,這為在火星上找到生命帶來了希望。”
23日與地面重新建立聯系“失蹤”兩天后,“勇氣”復工
在沉寂了兩天之后,“勇氣”號火星車終于在23日與地面重新建立聯系。
“勇氣”號在21日和美國宇航局位于澳大利亞的地面觀測站失去聯系。科學家隨后通過“火星環球勘探者”和“奧德賽”與“勇氣”號嘗試取得聯系均告失敗。經歷了緊張的兩天工作之后,終于在23日收到了“勇氣”號先后3次發出的信號。
火星車登陸計劃負責人稱,盡管目前還不清楚“勇氣”號遇到的具體問題,但很可能是火星車的硬件出現了機械故障或者傳感器失靈等問題,導致軟件也無法正常工作。
泰辛格說,即使是在最佳情況下,“勇氣”號在今后幾天乃至幾周內都無法工作。但“勇氣”號現在能回答指揮中心發出的一些命令,并且向地球傳一些有限的數據。
“火星快車”的使命
去年6月2日,歐洲“火星快車”探測器搭載“獵兔犬2”號升空飛赴火星。它將在環火星的橢圓形軌道上飛行,并傳回火星的各類地質、氣象、大氣等數據,為科學家在火星上找“水”提供盡可能的數據支持。
“火星快車”攜帶有多種先進儀器,包括高精度立體照相機、歐米加礦物探測儀、紫外與紅外大氣探測儀等。它的主要使命是:對火星表面以及地下幾公里處進行探測,以尋找是否存在水的證據;對火星表面進行迄今最為精確的彩色立體繪圖;探測火星地表物質的詳細成分;測定火星大氣的成分與密度;研究太陽粒子流與火星大氣之間的相互作用。
根據計劃,“火星快車”將對火星進行全火星年(669個火星日,相當于687個地球日)的觀測。
“機遇”號準備登陸
正當美國宇航局為“勇氣”號出現的問題一籌莫展時,“機遇”號火星車將按照原計劃于太平洋標準時間24日晚9時05分在火星表面登陸,以尋找火星上是否存在水的線索。
“機遇”號預定登陸的地點是火星上的“梅里迪亞尼平原”,這里的地貌將和“勇氣”號登陸的地點截然不同。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說,“機遇”號的預定登陸地點是火星上最平坦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