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起,嶗山區在全省率先實施農村大病統籌醫療,1780多戶農村家庭得到大病醫藥費報銷和救助———大病統籌,情注“三農”送福音
去年12月18日,嶗山區沙子口村農民曲知誠從街道大病統籌辦會計手中接過剛剛報銷的7698元住院醫藥費,興奮地說:“大病統籌醫療就是好啊!”北宅街道畢家村村民程丕洲,不久前妻子因病去世了,花去醫藥費1萬多元,家庭生活非常困難,當接到大病統籌辦給他的3796元醫藥費補償時,流下了感激的淚水。目前,嶗山區已經有1780多戶農民家庭像他們一樣,享受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帶來的好處。
從去年1月1日起,嶗山區在全省率先實施農村大病統籌醫療,全區139個村(居)參保率達到100%,其中138個村(居),15.4萬人口,92%的農民參加了農村大病統籌醫療,另有一個村實行了更高保障水平的村辦村管合作醫療。今年共籌集資金476萬元。有1780多人次得到了醫藥費補償,共支出醫藥費300多萬元,平均每人報銷醫藥費1680余元;有170多人次得到了大病救助金,補助金額56萬多元,人均3200多元,全年總報銷最多的18750元;嶗山區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受到了省、市政府的肯定,被確定為山東省和青島市的試點單位。
嶗山區在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也有一部分農民因種種原因還比較貧困。農民醫療情況調查顯示:有半數以上的農民認為“生大病無保險是最需要政府解決的問題”;貧困戶致貧的原因中因病致貧的情況占72%,貧困戶的平均醫藥費支出是收入的2.3倍;83.6%的農戶希望實行大病醫療保障機制的呼聲很高。
嶗山區的農村大病統籌醫療機制,堅持區財政、街道辦事處、村集體、個人四者共同負擔的原則。資金籌集的標準為:2003年每人按30元籌集。資金負擔的比例為:經濟條件好的街道,區財政負擔9元,占30%,街道辦事處、村集體和個人三方合計按70%的比例籌集;經濟條件差的街道,區財政負擔12元,占40%,街道辦事處、村集體和個人三方合計按60%的比例籌集。同時,市政府每人還給予10元的補助。個人只要交上7.5元錢,患大病住院和辦理家庭病床,就可按比例得到醫藥費的報銷,報銷后仍有困難的,還可享受大病救助,最多可以報銷補助18750元。同時,還能享受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進行免費體檢的待遇。
為了加強農村大病統籌醫療的日常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嶗山區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定期對大病統籌醫療辦公室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政策及服務水平,協助有困難的病人做好轉診、住院工作。二是出臺了《進一步加強參保人員就醫管理的通知》,從制度上杜絕了冒名頂替現象的發生。三是同參保村民簽訂服務協議書,合理安排定點醫院,方便了群眾就醫。四是拓寬參保范圍,擴大受益人群。除農村居民以戶為單位參加外,城鎮非農業戶人員繳納村集體應交納的部分資金后,也可參加農村大病統籌醫療。五是建立健全了農村大病統籌醫療的各項規章制度。區農村大病統籌醫療領導小組定期組織財政、審計部門對農村大病統籌醫療資金的籌集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與審計。本報記者錢卓本報通訊員欒紹剛張云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