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新華社南京2月9日電
高校為自主錄取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有的甚至與考生簽訂了協(xié)議,最后一些考生卻“不辭而別”“另攀高枝”。部分考生的信用缺失使高校自主招生面臨尷尬。
一所高校的招生負責人對部分考生的這種“另攀高枝”的舉動頗有微詞:學校對招生政策說到做到,而考生卻不守信用、說走就走,談何誠信?目前各方對這種行為均沒有約束措施,只是個別學校表示將對本校自主招生政策進行調(diào)整。
部分高分考生的不守信用對高校自主招生造成了很大影響,使得高校與中學的合作出現(xiàn)不愉快,占用了其他考生的機會。這樣,不僅有悖于自主招生的初衷,而且耗費了高校在自主招生方面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極大地傷害了高校的感情。
高校有關(guān)人士認為,2003年江蘇實行的考分出來之后再填報志愿的方式,是出現(xiàn)這種狀況的一大客觀原因。然而,這其中凸現(xiàn)出來的部分考生的誠信缺失,應(yīng)該更值得廣大教育者和教育部門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