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9日,農業部部長、全國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揮部防治組組長杜青林(右)和同事在農業部機關食堂共進午餐時吃雞肉。
2月9日,農業部部長、全國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揮部防治組組長杜青林(中)和同事在農業部機關食堂共進午餐時吃雞肉。記者在農業部食堂看到,餐臺上依然有用雞肉和雞蛋烹制的各類食品。
2月9日,中國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在衛生部食堂食用雞肉。
新華網北京2月9日電(記者 楊曉紅 陳思武)
9日中午,農業部部長、中國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揮部防治組組長杜青林走進農業部機關食堂,他從自助餐桌上選取了“涼拌雞胗”、“香炸翅中”、“宮保雞丁”、“富春仔雞”幾樣菜。
他用筷子夾起“富春仔雞”的雞腿,笑著對周圍的同事說:“放心吃吧,我們這兒的雞肉都是來自非疫區的,絕對安全。”
此前,上海市市長、廣東省省委副書記和浙江省副省長等不少中國官員也在當地帶頭吃雞,以消除禽流感疫情給民眾帶來的“恐雞心理”。
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雞肉生產國,年產量1200多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19%,蛋類產量占全球總量超過40%。
自1月27日中國內地出現禽流感疫情以來,中國已撲殺禽只121萬多只。中國政府部門加大了對活禽和雞肉的檢疫力度和質量監督,暫停了禽流感疫區禽類及其產品的進出口,但不少公眾仍不敢食用雞肉、雞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說:“在民眾有很大恐慌的時候,政府官員立刻作出了他們的反應。千百次的宣傳不如一次實實在在的現身說法。”最近一段時間,官員吃雞已經成為百姓茶余飯后關注的主要話題之一。9日下午,有幾位去餐館吃飯的北京市民得知杜青林在附近的食堂餐廳帶頭吃雞,也點了一盤雞。“他們都敢吃,我們有什么不敢吃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顧客說。
由于禽流感的影響,目前整個亞洲地區都處于一種“談雞色變”狀態。為挽救因禽流感而遭受嚴重打擊的養雞業,泰國政府不久前曾舉辦“推動食用雞肉周”活動,大擺雞宴,鼓勵公眾吃雞肉。
“古人就說過不要因噎廢食,不能說一個地方有了禽流感,全國的雞肉都不能吃了。”農業部總畜牧師賈幼陵說。
衛生部工作午餐高強破例“吃雞”
新華網北京2月9日電(記者朱玉、李亞杰)
2月9日12時,衛生部辦公樓地下二層食堂。
“燒雞腿”、“雞肉燉蘑菇”、“醋溜白菜”……這些菜名標在食堂的“午餐供應菜單”上。衛生部工作人員就餐秩序井然,取盤,拿筷,點菜,刷卡,就餐……
“雞肉的營養價值很高,包括雞在內的禽類經過加工煮熟后非常安全,根本沒有傳播禽流感的可能。”衛生部疾病控制司司長齊小秋一邊吃著雞肉,一邊告訴記者。“當然,預防是必要的,如平時要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類及蛋類等食品。同時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禽流感是隨著家禽飼養業的發展而廣泛傳播的禽類傳染病。盡管歷來的禽流感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但最近發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尤其令公眾關注。作為我們主要食物來源的包括雞在內的一些禽類及其肉制品類,似乎正遭受“非議”。
能容納二百多人的食堂座無虛席。記者看到,在享受美味雞肉的同時,有的人在談禽流感防治工作,有的人在聊春節返鄉時的新見聞……
記者剛在餐桌旁坐下的時候,恰巧看見端著餐盤的衛生部黨組書記、常務副部長高強走了過來。
“您平時吃雞肉嗎?”
“我平時不吃雞肉,禽類也一般不吃。不過今天算是破例了。”高強爽朗地笑了起來。“談‘禽’色變要不得!一定要保持著良好的心態和具備科學的健康知識,這兩點非常重要。”
高強給自己盛了二兩米飯……
“您今天怎么吃這么少?”
“哈哈,你沒有發現今天我給自己要了一大份‘燒雞腿’嗎?咱們邊吃邊聊!”
“其實,現在一些人對吃雞肉還是有顧慮的。”記者說。
“這恰恰說明,我們在衛生健康知識宣傳方面還存在不少盲點。應該把科學知識原原本本地交到群眾手中。”高強放下手中的筷子,意味深長地說,“衛生部門要加強有關科學衛生健康宣傳教育。哪些渠道可能造成禽流感傳播,哪些渠道是不可能造成禽流感的傳播,這些要向社會公眾講清楚。”
“衛生部對保障公眾食品安全采取了哪些措施?”
“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我們要加強衛生檢疫,保證供應市場的所有相關禽類產品是安全的,嚴禁疫區內的病禽或死禽進入市場。同時加強食品衛生監督工作,嚴格控制疫區內的家禽加工和銷售,限定加工和銷售的范圍和地點。另外,禽類食品在市場銷售時要有明顯標志,說明這個食品來自什么地方,是否經過安全檢疫,這樣,群眾在購買時心里就有了底。”
這里的“紫菜蛋花湯”是免費的,此時在衛生部的食堂里喝下一碗,可謂別有一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