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可以否認青島港集團的高歌猛進。正是因為這個中國第三大集裝箱港口,使得在“大、青、天”的北方航運中心之爭中,青島獲得了更高的評價。但是,業內人士仍舊對這個格局安心不下,大連、天津的蓄勢待發使他們難以做出青島已“絕對領先”的判斷。
猴年春節前夕,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0316)主席董建成表示,本有意在青島投資中轉港,但考慮到“鄰近港口的競爭問題”,加上現在內地的沿海運輸業務仍未開放,所以東方海外決定延后投資青島。
東方海外欲增投港口去年至今,東方海外正在變得躊躇滿志。
這家具有50年歷史的香港船公司,是全球最具規模的集裝箱運輸和物流服務供應商之一,在超過50個國家設有160多家分支機構,也是服務中國市場的主要航運公司之一,并且正在體味著由多年前的衰退境地到現在重整河山的快意。
截止到2003年8月,東方海外稅前盈利8870萬美元,相當于2002年同期業績的20倍。而根據一些國際集裝箱運輸專家的分析,由于東方海外在集裝箱運力方面增速很快,其躋身于全球集裝箱運輸前10強并無懸念。2003年,其下屬的東方海外航運公司(OOCL),已擁有15.7萬標準箱運力,在全球集裝箱承運人排行榜中位列第12名。
現在,東方海外一方面不斷購置大型集裝箱船舶,發展航運業務,另一方面,對碼頭的投資也開始變得越發積極。
2月2日,來自香港《大公報》的消息透露,董建成在談到投資港口問題上表示,東方海外正在對幾個不同地域的港口進行研究,由于參與方式不同,機會也不一樣。“上海洋山深水港、新加坡港口都會考慮。”而其此前曾在新加坡說,“在有興趣投資上海洋山港的同時,也正在討論投資青島及新加坡港口的可行性,但必須在條件適合時才可下定論。”上海港目前已是世界第三大港,由于洋山港的良好地理位置及優良港口條件,不少海外投資者都對其青眼有加。除了碼頭經營商之外,也不乏船公司,如中海發展、現代貨箱及鐵行等均有意入股該項目。東方海外屬于大聯盟成員船公司,其他成員包括日本郵船、赫伯羅特及鐵行,這些成員的態度或許都會影響東方海外的投資意向。這其中,鐵行是青島港的堅定支持者,也是最早的合資方。
北方三港的膠著格局“至少在我這里,沒有聽說過東方海外要來投資的計劃。”對于東方海外先后對于投資青島的不同表述,記者請教青島港發展部副部長依先生時,他作如上表示。
早在1998年,東方海外與青島港就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青島東港國際集裝箱儲運有限公司,為港口提供配套功能。其總經理齊新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對于東方海外的青島投資計劃毫不知情,他說,“從公司內部的渠道,并沒有得知這個信息。”而東方海外位于上海的國內總部也表示,只負責航運業務,對于碼頭投資一概不知。
有業內人士分析,也許東方海外的青島碼頭投資計劃只是一個設想,但他表示,董建成后來對于北方三港競爭問題的顧慮確實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頗有意味的是,董建成此番表態,恰在青島港集團與馬士基、中遠及鐵行集團合資的QQCT公司(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正式開業的數天之后。
董建成認為,青島不僅僅是華北的中轉港,更是東三省的貨物集散地。不過,因為各地方政府也希望大力發展港口業務,假如沒有中央政府的介入調解,就難以令某一個港口脫穎而出。他舉例說,如果想把大連的貨品運往青島去,首先需要大連政府方面的配合,否則貨輪一旦進入大連港口,便可能立刻遇上阻礙。
他的顧慮,其實正是中國北方三港爭先恐后爭奪北方航運中心的真實寫照。
2月7日上午,天津港務局局長于汝民對媒體表示,未來6年天津港的投資總規模將超過160億元,年均投入超過20億元。天津港的資料表明,到2010年,天津港港口吞吐量要翻一番,達到2.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翻兩番,達到1000萬標箱,年增長20%;礦石吞吐量3000萬噸;油品吞吐量達到2000萬噸。“屆時天津港將成為東北亞地區的國際集裝箱樞紐港,中國北方最大的散貨主干港、國際物流和資源配置的樞紐港,躋身世界港口十強。
”與天津港一樣,大連港同樣不甘落后,尤其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大背景下,更是雄心勃勃。2003年11月,大連當地黨報報道,為建成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大連港集團將在2010年之前,投入270億元巨資,使得2010年的吞吐量達到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實現600萬標箱。而在2003年,大連港的港口建設已投入約22億元,今年將超過40億元。
其實“大、青、天”之爭已有好些時日,青島港通過在集裝箱業務上的超越和“三國四方”戰略合資的實施,已經在業界贏得了更多一些的肯定。青島港主席常德傳更是豪情滿懷———不再糾纏于北方三港之爭,而是開始以挑戰者的姿態叫板現時的東北亞航運中心釜山港。
但在短時間內,北方三港的膠著狀態還難以改變,無論是投資方面,還是它們制定的目標,都難以在近年內拉開明顯距離。而交通部水運司副司長徐光曾在2003年9月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明確提出的航運中心只有上海,至于北方和東北亞航運中心,現在不會以行政的方式來指定,而要由市場來確定。記者曾直截了當地問到,“誰最有可能成為北方航運中心?”他只笑言,在中國內地的港口中,青島港國際中轉業務的比率是最高的。
就在三港爭先恐后大干快上,以期通過“賽馬”的方式勝出的時候,2003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充分利用東北地區現有港口條件和優勢,把大連建成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大連因此興奮不已,2003年11月15日,大連專門舉行了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中國航海學會和大連市政府共同主辦的“大連·東北亞重要國際航運中心論壇”。振興東北的國策,會不會成為改變“大青天”群龍無首格局的要素?或許,這也是東方海外延后投資青島的原因之一。 (趙龍青島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