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出爐的一組關于2003年青島市 G
DP的統計數字,顯示了青島經濟的強勁發展實力和持續上升趨勢。在“困難比預想得要多”的2003年,面對復雜多變的世界形勢和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全市經濟實現了“好于預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青島經濟在經受了非典的考驗之后,仍創下了15.9%這一近9年來的最高增幅,這一數字是真實可信的。”昨日,市統計局局長于維清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這樣表示。
于維清分析說,投資、消費、外貿出口“三駕馬車”仍是拉動青島經濟快速增長的強勁動力。2003年,我市繼續貫徹擴大內需的政策,深化經營城市理念,圍繞構筑現代化國際大城市框架和奧運項目建設,加強投融資體制改革,啟動和激活民間投資,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了強勁增長,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39.4億元,增長54.6%。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新開工項目1767個,增加602個,在建項目總投資規模1407.6億元,增長61.6%。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突破500億大關,達512.2億元,增長15.8%,總量首次超過全國的1%。
對外貿易戰勝非典影響實現新突破,全市(不含中央、省公司)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78.46億美元,增長26.4%;其中,出口額突破100億美元大關,達103.55億美元,進口額74.91億美元,分別增長21.8%和33.3%。
于維清說,非典對我市第三產業尤其是餐飲、賓館、旅游、交通等行業影響較明顯,但在二產高速增長的帶動下,全市經濟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
于維清最后說,2003年全市實現國稅和地稅收入336.2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20.14億元,兩大收入占
G DP比重均比2002年有不同幅度提高。這說明我市經濟運行質量和運行效益是相吻合的。記者孫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