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如一個逐漸成熟的巨卵,位于北京長安街人民大會堂西側的國家大劇院一日日成形起來。它將孵化成一個什么樣的藝術殿堂?它在北方多沙塵的氣候中如何保持嬌顏?我們如何從水下進入它的內部?劇場內的設施是否舒適方便?安全問題如何?幾天前,記者走進了這座建設中的未來國家藝術中心。
舞臺后臺最“現代”
參觀完正在安裝的幾十米高的巨大舞臺機械和寬闊的后臺,再來到觀眾席,突然感到平時覺得很大的觀眾廳不過是那么狹小。國家大劇院經營演出部部長周志強說,劇院的現代化主要表現在舞臺和后臺的設施,國家大劇院的設計考慮到各種各樣的演出要求,是按照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舞臺功能設計的,后臺的面積本身就大于觀眾廳的面積。
工程進展
國家大劇院工程于1998年4月由國務院批準立項,2001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討論同意可行性研究報告,2001年12月13日正式開工。迄今為止,這項工程進展順利。如今,2/3的工程量已經完成,預計今年年底可以完工,明年將進入設備調試和試運營階段,按計劃明年9月開始正式演出。
觀眾都是“貴賓”
罩在這個世界最大的殼體建筑之下的是三個劇場: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其中歌劇院2400座,音樂廳2000座,戲劇場1040座。周志強介紹,維多利亞式的馬蹄形劇場設計,使得觀眾在每一個座位上都可享受到最好的視距和音響;座椅的寬暢與行距絕不會使觀眾感到擁擠和不便;演出廳內的屏蔽設計,可以阻斷手機信號,觀眾再不會在演出中受到手機干擾;但在公共大廳內,你卻可以盡情地與親友通話,那里的信號是經過無線通訊站放大的;大廳內設有很大的存衣間,觀眾不必再為存衣存包而著急;業主委員會還專門對廁所問題進行過論證,廁位設計將充分考慮觀眾人數以及女性如廁時間長等生理現象;地下二層設有約一千個停車位;劇院東南側小音樂廳的地下,有一個可供千人就餐的咖啡廳。安全問題早就作為重要項目包括在設計之內了,安全出口分布在整個建筑的360度,在大劇院外墻與水面之間,有一條8米寬的消防通道暢通無阻。在未來的國家大劇院中,藝術家也將享受到貴賓待遇———這里有5個排練場、32個琴房、80個化妝間,許多化妝間內還帶有衛生間和淋浴,演員們再不用許多人擠在一間屋子里換裝或者找不到休息和練琴的地方了。
“水患”根本不存在
國家大劇院位于北京的中心,演出會不會受到外界干擾?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大劇院從長安街后撤了80米,這就避開了地鐵的震動;另外,三層玻璃的龐大殼體的籠罩,又使三個劇場與外界之間多了一層有效隔絕。
人們關心的橢圓體建筑四周環繞的人工湖問題,答案也是令人欣慰的:雖然湖的面積達35000平方米,但水很淺,僅30厘米深,不會給人帶來危險。
關于人們議論最多的球形屋面的清潔問題,周志強介紹說,鈦金屬板和玻璃幕墻將被涂抹上一層納米涂料,使暴露的外殼不易受到污染,再加上定期使用建筑時預留的噴淋設施進行清洗,保持外墻清潔應不會成為問題。據《光明日報》等媒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