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董志曉)今年山東紡織將繼續圍繞“調整、改革、改造、升級”的總目標,力爭抓好企業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快速做大做強服裝業,特別是要重點培植一批大企業集團,提升延伸產業鏈,提高全省綜合競爭力,在轉變傳統的增長方式過程中,以八大服裝產業鏈拉動整體發展。
一是西服產業鏈:以“纖維應用多元化、生產工藝先進化、產品功能多樣化”為方向,重點支持如意、南山、康平納、天香等毛紡織企業改善裝備條件,完善技術開發手段,開發特色優勢毛紡織產品,搞好新型纖維的應用研究,采用先進紡織及印染后整理技術,發展高支輕薄、防皺免熨、綠色環保等高檔面料,提高產品檔次。
二是高檔色織襯衫產業鏈:積極開發和擴大高檔色織襯衣面料生產,重點改造和培植德棉、魯泰、青島六棉、濰坊四棉、煙臺魯光等色織面料生產企業的配套發展。抓住紡紗、染紗和后整理三大關鍵。紡紗積極推廣清梳聯、精梳機及自動絡筒等先進設備;織布以增加無梭織機和電子提花機裝置為主,進行配套改造。實現產品多纖維組合、多組織規格、
大小提花、彈力等多品種、多樣化,創造條件提高產品檔次。
三是系列牛仔服裝產業鏈:圍繞增加花色品種,積極開發氨綸彈力產品、粘棉混紡產品。重點改造發展煙臺氨綸、濰坊粘膠化纖企業和淄博蘭雁、棗莊海揚、泰安岱銀、魏橋棉紡、惠民華潤等優質氣流紡紗企業,確保面料的高質量、多品種。
四是時裝產業鏈:濟南滌綸、錦綸,青島滌綸,濰坊粘膠長絲等化纖生產企業重點加強化纖仿真纖維的開發研究,配套改造增加差別化、功能化纖維、大豆蛋白改性纖維等新型纖維的生產。德棉、萬杰、錦昌等化纖仿真面料生產企業則圍繞產品開發改進工藝技術,使化纖面料的仿真性、舒適性、色彩花型流行性滿足時裝要求,代替進口產品。
五是職業裝產業鏈:濟南正昊、青島中泰、淄博萬杰等纖維集團重點提高工藝水平和生產集中度,發展抗起毛起球聚酯、阻燃切片、長絲、差別化纖維。德棉、萬杰、沂源等織造印染企業重在配套開發新型化纖面料及防水透濕、抗靜電、防電磁、防紫外線、抗菌防臭等新型功能性整理面料。
六是功能性高檔針織內衣產業鏈:加大對濱州環宇、臨清華潤、德棉恒豐、煙臺氨綸、濰坊四棉等針織紡紗重點企業的扶持,配套做好天絲、甲殼素纖維、大豆蛋白改性纖維、竹纖維、聚乳酸纖維、彩棉、麻纖維等新型綠色纖維系列紗線的開發,提高針織用紗的多樣性和質量水平。
七是休閑運動裝產業鏈:重點支持煙臺氨綸、德棉集團、濰坊四棉、臨清華潤、濟寧櫻花、山東基德等企業,擴大精梳紗、高支紗、天然色紡紗、彈力包芯紗的生產,在纖維混紡技術和紗線結構變化方面滿足針織休閑運動裝的要求。
八是針織時裝產業鏈:濟南正昊、錦綸、萬杰滌綸、濰坊粘膠、煙臺氨綸等化纖企業加大差別化、功能化、細旦纖維的開發生產。棉紡行業積極開發多種纖維不同的混紡比例、不同紗線結構的針織專用紗線,以滿足針織時裝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