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頤中格柵股份有限公司現代化的生產車間里,“走創新之路,鑄國際品牌”十個鮮紅的大字,在雪白墻壁的映襯下,格外地惹眼。
這兩句話,是頤中格柵的立企大計,似乎也可用來表明青島新材料產業坐視山東、胸懷天下的雄謀大略。
2月的青島,春光明媚,乍暖還寒。汽車離開市區,一路行進在城陽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處處講求“一流”的新區城陽,向來是孵育高新技術產業的一塊熱土———這里已成為國家火炬計劃新材料產業化基地的核心區域,100多家新材料企業和從實驗室、中試基地到工業園的成果轉化“產業鏈”早已在此生根開花,結下燦燦果實,飄出幽幽馨香。
說起城陽與新材料的“結緣”,里面還有個真實動人的故事。
3年多以前,時任城陽區區長的李學海與市新材料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光燁教授不期而遇。曾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省十大優秀中青年科技專家”等多項榮譽的劉光燁作為我省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主任,他所領銜的市新材料重點實驗室與海爾集團、齊魯石化、頤中集團等共同承擔完成了數項國家重大產業化攻關項目,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一位是區長,一位是專家,兩人一見如故,分外投機。從國內到國際,從地方到高校,從人才引進到成果轉化……似乎有說不完的話。一方面,高校普遍缺乏科研經費,缺少轉化載體;另一方面,地方要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離不開技術和人才,更離不開產學研。整整一下午的推心置腹,讓兩人迸發出干事創業、共圖產業發展的思想“火花”。善弈者謀勢。
城陽要發展,新材料產業須先行。2001年的春天,雙方即簽定共建協議:城陽區參與共建新材料重點實驗室,以此為依托在城陽區建設新材料科技工業園,城陽區政府每年拿出50萬元支持科研,實驗室成果將優先在城陽轉化……
時至今日,回憶起那段往事,劉光燁的言談中依然流露著發自內心的激動。“城陽對新材料的認識,對人才的渴望,讓我興奮,讓我感動!3年多來的合作更讓我慶幸當初的選擇———干事創業,就到城陽!”
打那以后,他就像一臺上足了發條的鬧鐘,每天奔波于學校和園區之間。1000多個日日夜夜,如同白駒過隙,對比當年開工時的情景,“場面”早已今非昔比———
新材料重點實驗室創造性地推出“項目+公司”模式,已累計完成科技成果轉化近20項,創造產值近3億元。
新材料科技工業園總投資近2億元,完成了3萬余平方米的廠房與公用工程建設,先后有五大領域的10多個項目在這里實現了產業化。
中試基地的“表現”尤其讓人刮目。記者來到這里采訪時,看到一座下轄四個中試車間的成果“孵化器”已展現在眼前,創惠實業、樂化科技等企業先期入駐,琴科工程塑料、樂化科技二期工程即將開工。中試基地建成后,將吸引、孵化包裝材料、涂裝材料、精密成型材料、工程塑料合金等項目,并建設大型培訓中心和企業服務中心等,目前已從國內外融資4000多萬元。
在位于四樓的新材料成果展示大廳,記者見到了一種“
O”型密封圈?蒲腥藛T介紹說,這種超低溫氟材料出自新材料重點實驗室,已經被用在“神舟”五號飛船的生命維持系統,完全達到了航天高科技要求。
中試基地不僅要孵化項目,還應孵化人才。剛好在采訪之前,上海交大高分子材料學博士趙娟慕名“加盟”,開口就說看好這里良好的創業環境和團隊氛圍。今年,實驗室還打算面向日韓招聘一批“海歸派”,籌建大型研究機構,其用意非常明顯:整合多方資源,加強原始性創新。
今天的城陽,沿雙元路兩側由南向北延伸至204國道,美高化工、頤中格柵、浩普科技、廣源發集團等企業林林總總,“亮點”層出不窮。頤中格柵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年產6000噸的高性能聚合物格柵生產線,榮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使青島成為我國最大的高檔土工合成材料生產基地;宏豐集團建材有限公司年產1500噸常溫固化型氟樹脂及高檔氟碳涂料項目,達到國內行業領先水平,去年完成銷售收入近4000萬元。
城陽區委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城陽區將充分發揮現有基礎條件優勢,把新材料作為發展高新產業的主體,全力打造特色產業基地。通過自主培育、引進重大科技成果,力爭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重點區域形成特色、重點產品創出品牌,形成新材料技術領域的特色區域優勢,進而帶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和產品升級。預計到2005年,全區新材料產業產值將突破80億元。
一年之計在于春。冬天已經遠了,春天就在眼前!
本報記者張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