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一些讀者反映,在皇姑區一超市售賣“海怪”,記者聞訊趕到現場采訪,發現確有“海怪”。
這只“海怪”與海鰻放在同一個玻璃缸里,長相奇特,好像一個硬殼蟲,頭胸甲像馬蹄形,腹甲略呈六角形,尾像三角劍,尾的邊緣上長有刺。而且它的腹部還有很多爪,這只海怪大約長30余厘米。在玻璃缸的標簽上寫著“海怪”、“每500克20元”。
當記者問一名女服務人員這是什么時,女服務員說標簽不是寫著嗎?記者又問這是家養的還是野生的,服務員不耐煩地說當然野生的。當記者問道這是不是國家保護動物時,服務員一邊走開,一邊說著,不是保護動物。而一邊的顧客告訴記者,這種海怪已在沈陽上市,在一些農貿市場、餐廳也可以找到。
這只海怪到底是什么生物呢?記者對此咨詢了省漁業廳的有關工作人員。據其表示,海怪的確名為海鱟,主要來源于廣東一帶,北方并沒有,是一種很古老的生物。對于其是否是國家保護動物,由于以前沒在遼寧出現過,所以并不太清楚。記者把“海怪”照片傳給遼寧大學生物系劉明玉教授。他認為這確屬“海鱟”,屬節肢動物,甲殼類,生活在海中,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其產生年代距今至少有上億年的歷史。
記者從有關資料上查到,海鱟遠在四億多年前,古代海洋中的魚類還未出現之時,它就已在海里生長了。主要分布于閩、浙、臺、穗沿海一帶,在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還隨處可見,后因缺乏保護急劇減少,這一古代泥盆紀時代就已出現的低等動物,是研究地球變遷的重要物證,故有“活化石”之稱,屬于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本報記者朱丹丹
實習生高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