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鄉鎮撤并:“三農”減負運動
許勤 本報記者 江海波 廣州報道
記者日前了解到,廣州下屬區市增城、從化近期將撤并60%鄉鎮;深圳更是將于年內撤銷所有鄉鎮,全部改為街道。
日前,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將加大鄉鎮和村撤并力度,降低農村行政成本,進一步為農民減負增收。
來自廣東省民政廳的資料顯示,去年廣東全省共撤并減少鄉鎮245個,比撤并前的1450個減少了16.9%。省民政廳官員對本報記者說,全省的撤并工作已經基本符合調整要求,今年部分地區還將進一步大幅度撤并農村基層行政機構。此外,目前省里已經開始了村的撤并調研,預計年內會在全省全面鋪開。
農村問題專家指出,農村基層政權的財政支出是農民負擔的主要構成部分,此間鄉鎮、村的大幅撤并,將從根本上減輕農民負擔。此外,精簡后的鄉鎮,將推進城鎮化與縣域經濟的工業化進程,轉移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此舉對當地農民減負和農村經濟發展將帶來深刻影響。
過去的一年,廣東省通過農村稅費改革,把農民人均負擔由106.93元降至17.40元,減負率83.73%,遠遠超出國務院的要求,居全國首位。
省委9號文
據廣東省民政廳統計,廣東原有鄉鎮1588個,平均規模102平方公里,平均人口3.8萬人,其中3萬人以下的鄉鎮有754個,占全省鄉鎮總數的47.5%;有153個鄉鎮的人口不足1萬人。此間媒體指出,由于規模小、布局不合理,既影響了城市化進程,阻礙了鄉鎮經濟發展,也加大了行政管理成本,增加了農民負擔。
2001年,省民政廳根據省委省政府負責人的指示,對全省鄉鎮現狀進行了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了撤并15%鄉鎮的方案。同年8月,廣東省委下發了9號文———《關于調整我省鄉鎮行政區劃的通知》。
按照《通知》標準,廣東全省應撤并的“麻雀鄉鎮”達238個。當時提出的要求是到2002年底全省撤并15%左右。然而,到2002年底撤銷的還不到10%。
廣東決定在2003年完成鄉鎮撤并。新任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到粵之后發出一紙批示:鄉鎮撤并工作要繼續加大力度,爭取2003年完成15%的目標任務。隨后,廣東省調整鄉鎮行政區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關于加大鄉鎮撤并工作力度的通知》傳到各市,要求各地堅決完成任務。
去年年底,廣東終于以16.9%的撤并率超額完成了這一目標。民政廳官員說,通過這一調整,廣東的農村基層政權數量已經達到了合理的水平。
然而,部分地區提出了更大膽的做法。
廣深的罕見動作
消息人士日前告訴記者,廣州地區正在對下屬四區市的農村基層政權動“斧”,近期將大幅度砍去一批農村鄉鎮。
2月26日,廣州市民政局向記者證實了此消息,但對具體的規劃不愿透露詳情,因“總體規劃目前尚處保密狀態。”
此后記者從其下屬市增城有關部門了解到,該市近期將把屬下16個鎮撤并為6鎮3街,其中鎮的數量減少了63%。而該市新塘鎮官員告訴記者,包括該鎮在內的5個鎮將合并為1個大鎮。
同為廣州下屬市的從化市民政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市下屬15個鎮將撤并為5鎮3街,鎮的數量減少了67%。
據透露,廣州另外兩個屬下區番禺、花都也將于近期削減基層政權數量。花都區民政局官員說,具體方案等增城、從化完成之后就會出臺,目前正在緊張調研。早在去年,番禺已將原21個鎮減少到16個鎮和一個南沙開發區。
2月26日,廣東省民政廳官員告訴記者,“深圳已經打算撤掉所有鄉鎮,全部改為街道。”同日,記者從深圳民政局了解到,目前該市正在部署龍崗鎮等2個鎮的試點,預計試點將于4月結束,然后在全市全面鋪開,年內完成全部撤改工作。而這比此前該市打算在2005年全部完成的時間快1年,提速1倍。
深圳民政局官員說,這是深圳城市化推進的一個重要標志,今年以后,深圳將不再有農村一說。
沉重的“麻雀”
小而全的鎮級行政機構被人戲稱為“麻雀鎮”。廣東惠州市博羅縣的藍田鎮可謂“大政府、小社會”的麻雀鎮典型。這個鎮人口不到6500人,人年均收入只有3200元。而鎮政府工作人員就有60多個,其中正式編制的有32個,其他的是超編人員和臨時工。當地沒有工廠,該鎮每年財政收入只有8萬元,但維持鎮政府正常運作的開支每年卻超過60萬元。也就是說,鎮政府開支中有52萬元要通過借債或者賣地來解決。加上下面的4個村、1個居委會,農民的負擔可想而知。
惠州市民政局副局長彭華君透露,到被接收前,藍田鎮拖欠干部職工工資和集資款還有10多萬元,這部分只能由縣財政和接收鎮一次性還清。
藍田鎮也許只是一個極端的典型,但“麻雀鄉鎮”對農民帶來的沉重負擔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