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首都羅馬市內居住著近一萬華人移民,他們“扎堆”在位于市中心的維多里奧廣場附近街區,光是商店就開了600來家。在不少人看來,這里就像洛杉磯的唐人街,是華人在羅馬的“地盤”。但是,據意大利媒體報道,意大利人卻特別不愿看到羅馬城內出現一個由外來移民“獨霸”的區域,他們說,羅馬不要唐人街。
華人涌入羅馬市中心
其實就在10年之前,維多里奧廣場附近還鮮見中國人面孔。那時,為數不多的華人到這一街區求租房屋時,意大利人還對他們半信半疑,不太愿意出租。可沒過多久,這一街區的意大利房東就發現華人從不拖欠房租,實在是難得的好房客,轉而特別歡迎華人租房了。
然而,此后的幾年里,最初的華人房客又帶來了親戚朋友們,這一地區的華人群體增長迅速。隨著經濟實力不斷壯大,他們的胃口也越來越大——開始從意大利人手中買下一家又一家商鋪,做起了自己的生意。
時下,在這個位于羅馬市中心的廣場周圍,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的華人隨處可見,中國店鋪鱗次櫛比——店名都用大大的漢字寫就,店員開口皆是南腔北調的漢語,販賣的貨品也是“MadeinChina(中國制造)”。據悉,目前該區域共住有七八千名華人,華人商店多達600來家。華商們已經籌劃著要把這一帶建成中國商品的集散地,使其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唐人街。
羅馬容不下唐人街
維多里奧廣場一帶越來越濃烈的“中國味道”對那些未能擠入這一“商圈”的華人而言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不少華人寧肯花上比別處貴幾倍的價錢,也要在這一帶盤下一家商店做買賣。
但羅馬市政府卻不希望這一帶及其所在的埃斯奎利諾區最終演變為羅馬城里的唐人街。據意大利媒體報道,羅馬市政當局的商業顧問瑪麗娜·阿爾蒂托女士日前曾公開表示,“我們正努力避免在羅馬城中發展出某一個種族的聚居地,某一個種族不可以占據整個街區。”她同時特別強調說,“在羅馬城里,不能有唐人街。”
其實,羅馬市政府制定的一些規章制度早就在限制華商社區的發展了。前不久,市政府明令禁止再在埃斯奎利諾區開設主營批發業務的商店,而這正是華商做貿易的“主打”項目。同時,市政府還規定凡是經營了某一生意達15年以上的商鋪在易主后2年內不得更改原經營項目。根據此規定,中國人要是從意大利人手里盤下了一家咖啡館也不得不接著賣咖啡。這在無形中限制了華商的經營自由權。
華人使街區變得繁華
記者在采訪中聽一些華商反映,當年,華人剛剛進軍維多里奧廣場周圍時,這里市場蕭條,毒販橫行,正是越來越多的華人的到來,以及他們的辛勤勞動,才改變了這一街區的面貌,促使這里發展成了生意興隆的商業區。華商們認為,現在有的意大利人已經忘記了華人所做出的貢獻,將華人當成了一種威脅,讓不少華人想起來就覺得傷心。
紅燈籠被勒令摘下
但在一些意大利人看來,羅馬市政府的做法卻是理所當然的。埃斯奎利諾區街區聯合會主席迪馬·卡波西奧日前說,現在在維多里奧廣場一帶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家中國超市買中國的香腸,卻找不到一家意大利肉店賣本國的生火腿,華商在那里的聚居給當地的意大利居民造成了生活上的種種不便。
這些反對建立唐人街的意大利人對華人的很多做法早有微辭,甚至不希望維多里奧廣場有更多的中國色彩。今年春節前后,有的華商在自己的店前掛上了紅燈籠,就引來了一些意大利人的抗議,要求政府部門干涉。最終,羅馬市政府挖空心思,翻出了一部20世紀20年代制定的老法律,根據其中禁止外國文字標識大于意大利文字標識的規定,派出警察查禁了華商的紅燈籠裝飾。
但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華人已經在維多里奧廣場一帶扎了根,那里雖然還沒有“唐人街”的正式頭銜,但事實上已成為華人聚居區。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王玉清